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先向朱高熾說了一通制度上的事,從官場上來入手分析。
明朝地方三司制度,布政司負責行政權,都指揮使司負責軍事權,按察使司則負責司法權。
三司各不統屬,三權分立,聽命於朝廷。
遼東和山東隔海相望,反而與北平相連,按道理論,理應歸屬於北平。
但北平是塞地,屬於軍事重地,立國之初人口稀少,最開始的燕山六衛,絕大部分還是從徐達南方遷移過來的,可見當時的人口情況。
北平諸衛至今都還需要內地供應物資,特別是遠據大漠的開平諸衛,北平行都司諸衛,每年由應天府調撥糧食,布匹,兵甲無數。
自己都無法自給自足,自然也就供應不起遼東。
而遼東人口更少,只有軍戶,所以也就取消了布政司和按察司,只保留了都指揮使司,也就是遼東都司。
更重要的是遼東諸衛需要內地供應,走陸運經過北平,距離太遠,走海陸則不同,山東登萊到金州海運只需要一兩日。
因為這些個原因,遼東都司隸屬於山東布政司,而不是山東都司。
但山東布政司對遼東都司的影響並不如直接控制,畢竟涉及兵權,主要起後勤的作用。
說完,金忠又沉吟了一番,繼續說道:“此事可以嘗試,但是能不能成功,恐怕無法保證。”
想了想,句句揣摩,緩緩的甩了出來:“金州的供應全部來自山東,加上萬一聖人同意了王爺的奏疏,山東一口氣要多供應金州幾千戶軍戶,恐怕屆時也很難受。”
“所以金州要是能儘快做到自給自足,減輕山東的負擔,恐怕布政司是樂意的。”
“只是小王爺的名氣,在北平好使,至於山東能不能信任小王爺,甚至對抗小王爺,人心難測啊。”
“如果王爺的奏疏,獲得了批覆同意,山東布政使有七成的機率會答應小王爺,如果王爺的奏疏沒獲准,那山東無利可圖,也就不會同意。”
金忠的分析,令朱高熾清晰起來。
難怪朱棣越來越喜歡金忠。
從侍衛到長史,妥妥的人生贏家。人的名,樹的影,金忠果然名不虛傳。
“一事不煩二主,此事咱就託付給你了。”朱高熾立馬甩手說道。
金忠苦著臉。
王爺的事,小王爺的事,大小都是大事,並且不容易辦,山東那邊他沒有熟人,兩眼一抹黑,門路都摸不到。
“姚廣孝去了應天府兩個月,按照慣例,估摸月內能回,王爺的奏疏,也差不多有了準話。”
“到時我找姚廣孝問問,他的關係廣,看看他認不認得山東的關係,等準備完善了,再跑一趟山東,以免被拒絕。”
朱高熾兩手一拍,露出笑容。
人才為什麼是人才。
為什麼上位者一定要找人才。
因為人才能把事情做好,把一團未知的事務,分析出個一二五六出來,做成可行性的計劃。
說完了此事,金忠才有機會,把金州的事情告知。
從金州回來,小王爺不在北平,而是去了諸衛,他前番去金州,不但要辦王爺的事,還要辦小王爺的事。
例如如何利用倭寇。
“倭寇中的確有漢人,是前朝餘孽,學會了日本話,對遼東熟悉,所以成為了倭寇中地位不小的首領。”
朱高熾沒有震驚。
這個年頭出海當海盜,東方几個國家的國情和西方國家眾多的局面不同,風險和利益不成正比,普通人是不願意出海的。
失敗者才會出海。
不光是日本如此,中國也是如此。
在宋朝滅亡,明朝建立,以及明朝滅亡幾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