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樂浪弓箭守塢堡,金城田產沿水溪 (第2/3頁)
姚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原有田地所在地依次是成公家、張家、成家、竇家、毛家、郭家、趙家、閻家。有些田在湟水北支流兩岸或南溪水兩岸。
成公家的田在枝陽縣內,與韓家的田在湟水入黃河口附近地帶接壤。
張家、成家的田在允吾縣內。
竇家、毛家的田在破羌縣內。
趙家、郭家的田在安夷縣內。趙家山草地在安夷縣北部和浩亹縣西部。
閻家的田在西平亭東部,與麴家的田接壤。
田家、陽家、蔣家原有田地所在地為歸義城和建威城附近的大小榆谷。
黃河在歸義城和建威城附近這段叫逢留大河。
歸義城在逢留大河北岸,建威城在逢留大河南岸。
兩城間有跨河河橋。
歸義城,在西平亭之西南一百五十里處。從西平亭當日可達歸義城,有路。
從歸義城到逢留大河河橋三十里。過橋向西南四十七里到達大榆谷。
從大榆谷到大榆谷南部的建威城約八十二里。
基於家族聯姻多與少、童年和少年時的種種恩恩怨怨,在金城十九家同年代人中,韓遂與成方、成公賢、閻基、江英、張雅五位最要好;
麴勝與樊稠、田喜、陽斌、蔣暉、郭臺五位友善;
而邊章與趙跡、池洪、馬維、淳于凡、竇渡、毛赫六人關係密切。
韓遂心算小賬,如果韓家把一萬七千九百漢移民納入戶籍和攤派,韓家在十年前一萬九千人中佔一千六百人,散農八百人。
這三撥人加入後,金城漢民目前總人口約為五萬五千五百。
再來分攤九千五百萬錢,金城漢民人均約一千七百一十二錢,看似比人均五千錢大幅下降了。
其中韓家漢民一萬九千五百人,出資三千三百三十六萬八千錢,比原按一千六百人和人均五千錢出資的八百萬錢卻多繳二千五百三十六萬八千錢;
麴家漢民九千六百人,出資一千六百四十三萬五千二百錢,比原來按四千八百人和人均五千錢出資的二千四百萬錢少繳七百五十六萬四千八百錢;
邊家漢民六千四百人,出資一千零九十五萬六千八百錢,比原來按三千二百人和人均五千錢出資的一千六百萬錢少繳五百零四萬三千二百錢;
樊家、趙家、成家、成公家、田家、陽家、蔣家、閻家各有漢民一千六百人,各出資二百七十三萬九千二百錢,比原來按八百人和人均五千錢出資的四百萬錢少繳一百二十六萬零八百錢;
郭家、江家、池家、馬家、淳于家、竇家、毛家、張家各有漢民八百人,各出資一百三十六萬九千六百錢,比原來按四百人和人均五千錢出資的二百萬錢少繳六十三萬零四百錢;
散農八百人,總出資一百三十六萬九千六百錢,比原來按一千人和人均五千錢出資的五百萬錢少繳三百六十三萬零四百錢。
十二、三年前,韓遂記得官府對韓家的徵調攤派還只有四百萬錢,偶爾還贈送羌俘抵充,後來逐年提高額度,也沒有什麼補償了。
總算下來,韓家多繳二千五百三十八萬四千錢,其它各家均少繳許多。
換成別人肯定不接受,但韓遂畢竟是韓遂,以韓家的實力,多繳二千五百多萬錢也不是什麼大事,找機會和官府攬些生意不就賺回來了。
就算是和官府賺不到,韓家帶頭解決太守的徵調困擾,各家每年少繳的錢就相當於韓家的饋贈和恩義,韓家在金城十九家中第一望族的地位就穩穩坐實了,也會在涼州各郡起到示範而轟動。
韓家進而可向涼州第一望族目標挺進,故此舉給韓家帶來的名譽聲望價值豈可用這二千五百多萬錢來算計。
想清楚後,韓遂鬆了一口氣,接下來就是新地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