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臘月二十五這天,韻清早早起來,向張大娘家借來,小石磨和豆腐槽子,將昨晚浸泡過的黃豆,開始磨碎,準備做豆腐。 磨豆漿展子強負責推磨,韻清往石磨上放入黃豆和水,得磨幾個小時。磨出的豆漿用布過濾出豆腐渣,再把豆漿倒入鍋中慢火熬煮,直到表面結成了一層薄薄的豆油皮,韻清挑出豆油皮,掛起來晾乾,準備三十年夜飯用。豆漿冷卻後,韻清開始把鹽滷用清水兌開,倒入豆漿中,這叫點滷水,這是個技術活,也是豆腐鮮嫩爽滑好吃的關鍵,韻清是屯子裡做豆腐點滷水高手,時常被請去幫人家做豆腐點滷水。 韻清慢慢的把滷水倒入的熬好冷卻的豆漿中,使滷水與豆漿均勻混合,大約30分鐘左右時間,豆腐已差不多慢慢凝固好了。凝固好的豆腐趁熱放入豆腐槽中,子強搬來一塊大石頭洗淨壓在上面。等豆腐成形了,子強再把石頭從豆腐槽上搬下來,韻清把豆腐打成小方塊,先給鄰居和張大娘家送幾塊鮮嫩的豆腐。 一塊塊的鮮嫩豆腐一排排的放到高粱秸稈做的蓋簾兒上,放到屋外面凍上,做成凍豆腐。等豆腐凍成像冰塊一樣堅硬時再撿到袋子裡。 中午飯時,韻清給孩子們做了小米飯,燉了豆腐渣,出鍋時放了點蒜苗碎末。白白綠綠的,好看又好吃,孩子們吃得特別香,各個肚子撐得滾瓜溜圓…… 展羽家及屯裡人平時是吃不上豆腐的,二十五大多人家做好豆腐儲備起來,做成凍豆腐,豆腐乾,豆腐絲,豆腐圓子等以備正月裡食用。同時豆腐的“腐”和“富”“福”都是諧音,豆腐其實是“都福”“都富”,二十五磨豆腐,寓意年節過得富富有餘,來年生活也是富富有餘。 相傳,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五代謝綽的《宋拾遺錄》記載:“豆腐之術,三代前後未聞此物,至漢淮南王亦始其術於世。”這是關於豆腐發明者的最早記載。南宋朱熹在他的《豆腐》詩中寫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 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究其原因,是當地傳說灶王爺上天彙報後,玉帝會在臘月二十五當日,親自下凡界查訪考察,看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爺所奏報那樣,如若玉帝發現人類並非良善良之輩,並非節儉樸實之家,便會降禍於新的一年。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善良的,總有人作惡。於是,人們在臘月二十五當日,吃豆腐渣,做出生活疾苦的樣子,以博得玉帝同情。玉帝見狀,以為人類可憐如此,便不再施加懲罰。於是人間躲過了災難。所以這一天家家都要做豆腐,吃豆腐,吃豆腐渣。祭以祈福,稱為“接玉皇”。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玉皇歡心,祈盼來年得福。 下午,屯裡人鄉親們來到展羽家帶著紅紙,求韻清幫忙剪窗花。 韻清剪的窗花,十里八鄉聞名。紙張在韻清殘缺的手中就像藤條一樣柔軟,準確無誤的剪出各種形狀,剪刀又像她的手中畫筆,靈動自如,像是魔法般的演繹出各種造型,驚人地展現了剪紙的美學魅力……她剪的鯉魚跳龍門,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她剪的小兔子惟妙惟肖,頑皮可愛;她剪的鳳凰,羽毛如絲,展翅欲飛;她剪的飛龍,龍體雄健,似奔騰在雲霧波濤中,呼之欲出…… 夢妍及屯裡的孩子們痴痴的屏氣凝神瞪大雙眼看著韻清剪窗花,生 怕一眨眼,就錯過了一個美麗圖畫的誕生! 剪完窗花,鄉親們拿著自己喜歡的窗花回家去貼窗花了。韻清也帶領孩子們貼窗花…… 被窗花修飾過的窗戶變得煥然一新!喜歡夢妍的蛻變()夢妍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