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是十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洲地區上映了。
而且,為了和韋德馬克映像合作,導演兼編劇的託納託雷一開始創作劇本的時候就用的是英語,全片都是使用英語對白。
但是名導總有名導的脾氣,歐洲原版時長165分鐘,一刀不剪。
韋德馬克映像拿回美國之後,面對這麼長的放映時間,心裡也拿不準,於是從八月開始只是在少量藝術院線放映,收穫的評價總體還不錯,但不夠好,負面的反饋果然集中在片長上面,觀眾認為該片的節奏有些拖沓。
這其實是美國觀眾和歐洲觀眾的電影審美的差別,歐洲觀眾更加能容忍導演的個性化發揮,只要能講出一個好故事就行。
而美國觀眾觀看工業化的好萊塢電影太多了,對電影敘事的節奏已經形成了一種審美定式,什麼三段式結構、什麼開場半小時要幹什麼,最後二十分鐘要幹什麼,全都有一整套的“正規化”,一旦影片跳出了美國觀眾習慣的結構,便會讓他們感到不適。
於是白奎因果斷暫停了大面積公映,在說服了託納託雷後,請好萊塢資深剪輯師對原片進行了“手術”。
“術後”的《海上鋼琴師》瘦身到了125分鐘,本計劃到聖誕檔再大面積公映“瘦身”版本的,沒想到《木蘭花》遭遇票房滑鐵盧,只好向拉《海上鋼琴師》頂上了。
125分鐘版本的《海上鋼琴師》果然符合了美國人的胃口,加上馬上就是2000年,也就是千禧年,《海上鋼琴師》的名字中帶有“1900”的字樣,韋德馬克映像宣傳的時候,便主推什麼“百年秘史”啊、海上“阿甘”啊,“爵士樂”真正的主人啊,這類吹牛不繳稅的宣傳語。
反正美國的電視臺,你要打廣告,只要給錢就行。
不管是正兒八經地廣告,還是帶有一定的“修飾”成分的廣告片,都能輕鬆透過不太嚴格的審查,然後堂而皇之地出現在電視或者報紙上。
由於之前藝術院線放映積攢的好口碑,和臨近世紀跨年的好口彩,《海上鋼琴師》的票房還真不算差,感恩節之後的首個週末,收到票房900萬。
《木蘭花》則只能“有限上映”拖時間、透過網路評論和媒體宣傳保口碑,要是在金球獎的提名上有所收穫,等到一月份就可以放開放映,希望能夠靠獎項和提名帶動該片的票房。
如此慌慌張張折騰了兩天,就到了十一月底,華盛頓的西雅圖又爆了大新聞。
幾十家社會團體聯合起來,準備組織一場西雅圖大遊行,參與的人資料說將達到十多萬人。
示威人群是針對11月30日在西雅圖舉行的wto部長級會議而來的,提出的口號就是“反對全球化”,並且要求美國退出包括wto、世界銀行、國際貨幣組織等經濟全球化相關的國際組織。
好處是,這一下大家的注意力從阿湯哥和《木蘭花》這裡被吸引走了,使得韋德馬克映像的拖字訣取得了成功。
壞處是,非常不巧,這一天,白奎因正在西雅圖。
經過了小肯尼迪的引薦,在外交關係委員會具有一定話語權的參議員克里斯托弗·多德同意出面幫助愛沙尼亞遊說加入wto,相關的談判已經完成,就等著11月的西雅圖部長級會議的機會,簽約認證了。
愛沙尼亞畢竟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中比較發達的國家之一,能夠吸納愛沙尼亞進入wto,其政治意味遠大於美國獲得的實際利益。
藉著簽約的機會,愛沙尼亞外交部長托馬斯·亨德里克·伊爾維斯再次來到美國,誠意邀請和白奎因見面,說是當面感謝白奎因在愛沙尼亞加入wto程序中的卓越貢獻。
白奎因在好萊塢為《木蘭花》的事情,忙得焦頭爛額,本來沒什麼心情去見一個外國官員的,但是卡門凱斯一番話,扭轉了白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