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至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估計現在的串串燒肉丸是要給周瑜和曹操版權費的。因為串串燒是曹操和周瑜的共同傑作,曹操串、周瑜燒。
赤壁一戰,連環船串串燒,曹操大敗,從此天下由魏、蜀、吳三分。
曹操戰敗後回北方休整了幾年再次出兵,一舉拿下了關中和漢中,漢獻帝封曹操為魏公,不久晉升魏王。其實此時曹操已經是權傾天下了,只不過並沒有名正言順,所以歷史說他篡權是不公正的,因為曹操在世時並沒有稱帝,雖然他有這樣的實力。
曹操病死後,他的兒子曹丕才奪了漢獻帝的皇位,改國號為魏,並且追授曹操為魏武帝。這就是曹操的一生,東漢也至此滅亡。
接下來是蜀國。
蜀國其實一直是很弱的一方軍事集團,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描寫的蜀國都是在諸葛亮的支撐下才得以與其他兩國抗衡,諸葛亮也分析形勢得當,知道蜀國只能守,保持生存就好了。後來諸葛亮病死軍中,劉禪也再無能力抵抗,被魏國攻破。
回顧蜀國歷史,人才很重要,青黃不接很嚴重。諸葛亮和五虎將早就了蜀國的輝煌一時,但後來的人才流失,劉備後人無能,直接點燃了蜀國滅亡的導火線。
人才儲備,是不可不做的國家策略。
然後是魏國。
曹魏後期,司馬懿掌握大權,他的兒子司馬昭幹掉皇帝曹髦,立曹奐為帝。
這就是&ldo;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rdo;的故事了。後來的劇情很容易估計得到,司馬昭封晉公、不久封晉王。司馬昭病死後,他的兒子司馬炎繼位晉王,然後廢了曹奐自立為晉武帝,定國號為晉,史稱西晉。
魏國建立的模式被晉國ctrl+c+v了。
我們來看看這種被複製的建國模式。
魏國:曹操授封魏公‐‐升魏王‐‐然後病死‐‐兒子曹丕奪位稱帝‐‐魏國成立
晉國:司馬昭受封晉公‐‐升晉王‐‐又病死‐‐兒子司馬炎奪位稱帝‐‐晉國成立
魏國雖然拿了天下,但成果還是給晉國奪取了,模式還給順手剽竊了,而且奪取方式如此相同,就像拍電影一樣,讓我不禁感嘆一句經典的臺詞: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最後滅東吳。
西晉建國後,不斷強化水軍的實力,籌劃著名全力攻打東吳。把三國最後一股阻擋自己一統天下的勢力滅掉,他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或許在等東吳的一個漏洞。
果不其然,漏洞出現了。
當時的東吳為了強化長江上游的防守,從建業遷都武昌(如今湖北鄂城),這可是遷都上游,逆流而上啊,可苦了下游的百姓。
都城往上遷,為了保證皇帝及後宮們的生活質量不下降,百姓就要為統治者逆流運送糧食和財物,都是人力船,又沒有電動機和柴油機,又沒有輪船。你說累不累。百姓苦不堪言。天天唱苦歌:&ldo;寧印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rdo;
又開始官逼民反了,人民不斷反抗東吳的統治,當時的東吳君王是孫皓,估計這哥們還是有點走群眾路線的,順應了民意,不遷都了,還是住建業吧。
你這不折騰人嗎?你以為現在有高鐵啊?來回跑不累啊?何況是遷都。
好吧,不遷都了,也不用往上游的武昌送糧食送鈔票了。武昌建都這事就像一個爛尾樓工程一樣打住了。本來調去鎮守都城的部隊都調了回來,也因此導致了上游的防務嚴重鬆弛。
晉國發現這個漏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