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連三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洪武十七年秋,馬政建議朱標把南印度的都城定在海得拉巴皇城,這個都城是上一任國王的首都。 之所以建設在這裡,因為兩邊有東高止、西高止山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天險,易守難攻。 都城往外一百里有戈達瓦里河、訥爾默達河兩個天然屏障。 山脈到兩條河流,地勢是從高到低,根本就不怕被水攻。 現在和蘇丹天子國王軍隊,還在對峙狀態,他們軍隊在上一次恆河之戰損失巨大,一時間還不敢和大明遠征軍硬碰硬。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印度這個古老的國家一直就是“強必寇盜、弱而卑服“,典型的欺軟怕硬。 和小日子幾乎一模一樣,近代的印度新德里之戰,一直在西藏邊防挑釁中國的軍隊,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直接滅了對方的首都,舉國投降。 要不是經濟實力不行和內憂外患,哪有這麼多西藏邊防軍事騷擾事件,直接給印度半島來了大一統。 這個北蘇丹還以為聯合幾個諸侯國王就能和大明朝硬碰硬,可惜他打錯了算盤,被老鷹戳了眼。 他日,等南印度徹底安定下來,就是大明朝遠征軍北伐之時。 洪武十七年冬,搬遷國都終於完成。 馬政命令傅友德、藍玉修築防線,尤其是兩條大河和兩座山脈,打造一個軍事堡壘。 在搬遷的路上,遇到了當地雅利安人土著,他們大部分都是部落,每一個部落都有一個首領。 他們信奉的是印度教,因為北印度蘇丹天子信奉伊斯蘭教,一直和信奉印度教的種族有著天然的仇恨。 自從大明遠征軍來到這裡之後,修改了印度的種姓制度,解放了大量的奴隸,其中就有不少的雅利安人。 而且大明遠征軍打跑了這些蘇丹國的貴族和國王,尊重當地百姓的印度教,使得兩族之間的感情日益增加。 雅利安人看到大明朝軍隊,在後面跟著,他們成千上萬,緊跟不捨。 也沒有做出一些武力衝突的舉動,藍玉讓女婿葉升、王弼 、曹震負責保護馬政、太子、大臣的安危。 王弼這時來到馬政的馬車,恭敬道:“國師,後面跟著大量的雅利安人,他們是印度的本土土著,也不攻擊我們,已經跟了一上午了。” 此刻馬車裡坐著宋濂、劉三吾、朱標。 他們都在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這些本土的雅利安人一直跟著我們。 馬政此刻又問道:“他們的婦孺老少是不是也在跟著?全族都在跟著吧!” 王弼震驚了一下,國師看都不看,是怎麼知道的。 “讓他們跟著,不用驅趕,等下到達國都接收他們。” 眾人不解,不知道接收這些雅利安人到底是怎麼樣的用意。 朱標沒有懷疑什麼,舅舅做什麼事情都是考慮的十分周祥,想必有自己的用意。 宋濂、劉三吾兩位大儒此刻是想不通的,意味深長的盯著馬政看。 馬政這時才向眾人解釋道。 “不知各位聽聞過秦穆公為野人殺馬的故事吧。” “一群野人偷吃了秦穆公的御馬,作為秦國的一國之君,當場殺光他們也沒有什麼問題。” “可秦穆公是個另類。他不僅沒有怪罪野人,甚至還擔心他們吃壞肚子,所以讓士兵給他們送來美酒。” “怕他們被馬肉漲破了肚子,秦穆公看見他們吃完之後,大大方方的走了。” “此時的他並不知道,這份溫暖的善意會在日後帶來奇蹟。” “後來公元前651年,晉獻公病重去世,他的兒子夷吾重金求秦國幫忙,並許諾只要自己繼為,就一定會把河西五城送上,秦穆公答應了,秦國的戰車也成功護送晉惠公夷吾繼為,可卻言而無信,只有晉惠公的口頭安危。” “他確實想把河西五城獻上,可無奈身邊的大臣都在勸阻,所以就只能對不起秦國了。” “ 可當初許諾時,這些大臣就在身邊,要勸的話怎麼當時不說,這不明擺著是背信棄義嗎?” “然而晉惠公的臉皮不止於此,後來晉國遇到饑荒,居然又派使臣向秦國求救,想讓秦穆公送一些糧食過去,本著百姓無罪,施援領國的仁心,秦穆公同意了這次請求。” “滿載物資的糧車舟船也直達晉都,給晉國帶去了希望,史稱“泛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