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頁 (第1/2頁)
招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安德海一入山東境內,就進入了丁葆楨的監控之中安德海卻茫然不知,一路騷擾百姓,索取賄賂,七月二十一日這天還在山東德州境內大擺壽宴察勘明白之後,丁葆楨立即將安德海在泰安地方捉住安德海被抓時仍然囂張無比地對丁葆楨說:&ot;汝輩自速辜耳!&ot;丁葆楨答曰:&ot;宦豎私出,非制且大臣未聞有命,必詐無疑&ot;丁葆楨隨後上奏,奏章也恰到好處地先被恭親王看見於是此事便被公開舉發慈禧太后聞訊後非常驚慌,害怕此事會燒至自身她很快就看清了形勢,決定丟卒保車,遂與東太后恭親王及軍機大臣們一起商議定了誅殺&ot;安姓太監&ot;的主張對於處死安德海,慈禧太后是很不情願的諭旨拖了兩天,才在醇親王的當面請求下從宮中發出
數日後諭旨到達濟南,二十六歲的安德海及其隨從二十餘人被斬安德海的後臺是慈禧太后乃路人皆知之事,他的死震驚朝野,丁葆楨因此贏得一致好評,正患眼病的曾國藩更稱其為&ot;豪傑士&ot;,說這訊息使自己眼目都為之清楚
關於安德海之死的過程,野史演義說法不一,流傳最廣的一種是安德海是假太監,與慈禧太后關係非常並私自出京,在山東被丁葆楨發覺並上奏,同治帝及慈安太后恭親王則背著慈禧太后下了誅殺密旨,丁葆楨嗣後受到打擊免官云云這說法當然香艷驚險,但是細考卻站不住腳:
第一,清宮對太監&ot;驗身&ot;極其嚴苛,除入宮時要驗證外,每年還要查察,安德海當初是鹹豐帝身邊的太監,有甚麼不同之處就更瞞不了人
第二,慈禧太后非常清楚自己當時並非一頭獨大的情形,何況安德海在宮中紅極一時,同治帝與慈安太后也與他日日可見,他離開宮廷之事也普不可能背著同治帝去做
第三,丁葆楨並未因此免官,這位以&ot;嚴剛有威&ot;、清正廉明的貴州人此後的官運雖有不是最為興旺,卻也中規中矩同治十年(1871年),仍任山東巡撫的他主持了山東境內河道工程,1875年,他上書朝廷請建山東機器局也得到了批准1876年,在做了近十年山東巡撫後,丁葆楨升任四川總督,接了慈禧太后大紅人吳棠的缺,而且在這個惹人眼熱的肥缺上一干就是十年光緒十一年,丁葆禎逝於成都,當時慈安太后及同治帝都早已不在人世,實權都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裡丁葆楨一生清苦為公,性情剛猛,在官場上得罪的人很多,死後有很多實權人士追著告他的狀,慈禧太后卻統統不予理睬,將丁葆楨追贈為太子太保、上美諡&ot;文誠&ot;,準許山東、四川、貴州等地為其建忠良祠——從丁葆楨與安德海截然不同的人生結局,不難看出慈禧太后的政治才幹,更深地瞭解她能夠令大臣信服,從而掌控朝政幾十年的原因
誅殺安德海,是慈安太后唯一一次正面在政治舞臺上出現的記錄,此後她的生活重心完全轉向了後宮這位似乎不問世事的東太后一直平淡地過著寡居生活,而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慈禧雖然在政治上掌握實權,仍然在家庭關係上遵守自己的妾室地位,表現得從屬於慈安太后這位嫡妻但是政見與生活細節上的參差,也勢必加重兩宮太后之間潛在的矛盾同治帝選後之事就是一例
在同治帝結婚的事情上,慈禧太后與急著抱孫子的慈安太后不同,而是一直在找各種藉口拖延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同治帝載淳已經十七歲了照說這在當時早已經是可以當爹的年紀了,同治帝卻還沒有成婚背後的原因當然是做為生母的慈禧太后不願承認兒子已到成家年紀,不願在兒子成婚後撤簾歸政所致然而皇帝一天天長大,沒法再拖下去,慈禧太后也終於同意為兒子籌辦婚事,在大婚後撤簾了
經過層層遴選,四名秀女成為同治帝后妃的候選人誰是皇后誰是妃嬪,一切在二月初二這天將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