劭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厭女症”,則是父權制度下強調男性性力主體的支配權和優越性,人為主觀地將女性歸為被支配的客體從屬地位。
厭女症有兩大特徵,一是男人的女性蔑視,二是女人的自我厭惡。
林子蘇也終於明白趙思雅為什麼推薦她看這本書,她在日記中,是這樣寫的:
陳建明所有的行為舉止,皆因為他是父權體制下的失敗者——即不被男性集團接納和認可,甚至還是被排斥和鄙視的物件,進而產生對女性的仇視和厭惡心理。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心理,就是他一面不得不認同和追逐男性集團的價值觀——即:女性不是人,而是男性的一個獎勵,只有獲得了這個“獎勵”,才能獲得男性集團的認可和接納。
陳建明最為卑劣的一面,則是他的懦弱無能和欺軟怕硬。
因為他不敢去對抗和破壞那個強大的男性集團的規則和秩序,只能把他的憤怒和氣急敗壞轉嫁到比他更勢弱的女性身上——
而他也不會欺負所有女性,他只會欺負比他能量小地位低的女性,他懂得柿子揀軟的捏。
同時,他又極度渴望得到女人的青睞,渴望女人對他男人性力的讚賞和臣服,接受他無條件的支配和控制——
這是父權體制下男性的權力象徵,只有擁有了這個“權力”,才有獲得男性集團的認可和成為其中一份子的機會。
他厭惡女人,可是為了得到男性的認可,他又不得不在女人身上打主意。這是陳建明的矛盾性,也是他的可悲之處。
陳建明就像魯迅筆下的阿q,他不敢反抗勢力強大的趙家地主,卻總是欺負比他體力更弱的尼姑!
林子蘇在日記中還聯想到了周瑁遠——
和陳建明相比,周瑁遠顯然是一個成功者,他不僅獲得男性集團的尊重和認可,但同時他也是這個男性集團的話語者之一。
他在無形中制定和影響著規則,那些曾經臣服於他皮鞭之下的女人,就是彰顯了他的男人性力和權力,讓他得以快意享受至尊無上的支配權和控制權。
日記中也寫到了自己的父親——
他和周瑁遠無甚差別,只是角色不同而已,他是父親,一個真正的父權體制下的執鞭者和支配者,任意揮霍著父親權力,對妻兒宣洩著他最為隱秘又根深蒂固的厭女情結。
所以,實質上,周瑁遠、父親比陳建明更是一個赤裸裸的厭女症文化下的既得利益者,只不過他們二人是男性集團的成功者,而陳建明是個失敗者。
那麼,陳建明和其他男人對女人的仇視和厭惡,何嘗不是男性集團內部矛盾的外化和轉移?因為並不是每一個男性都具有支配和控制的能力和實力。
周瑁遠有一句話,說的是對的——沒有能力,卻想控制,就是災難!
這個災難不只是對女性,對他個人而言也是災難。
陳建明的無能和軟弱,何嘗不是被“厭女”文化所反噬和支配?
他認為自己是男性,天然應該擁有支配掌控女人的權力,但他自己也被深深套牢和支配。
而這些失敗的男人不僅不自知,更甚者還引以為傲,繼續在女人面前強裝他們的男人自尊,可悲又可憐!
多少婚姻的悲劇,不就是因為爭奪支配權而導致的嗎?
而傳統的所謂“幸福”婚姻,也是建立在女人的“三從四德”,給予男人絕對的支配權和優越性,以求得男人的庇護和包養,而這不就是厭女症最為惡劣的呈現方式嗎?
所以,媽媽就是這個文化體制下的犧牲品。何止是媽媽?我何嘗又不是?
從小耳濡目染,被厭女症文化教化,甘願做一個下位者、服從者和被支配者,成為厭女文化的一部分,而自己身邊的人幾乎無一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