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世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秋芳緣?新春愉快
作者:東世一
2021年2月11日(庚子年臘月三十,歲除)
“歲”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與新歲首尾相連,謂之“歲窮月盡、挨年近晚”,是新一歲的前夕,是除舊迎新的重要時間交界點。除夕因常在農曆十二月三十(少數在農曆十二月廿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大年三十。
歲除之日,民間尤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除舊佈新,張燈結綵,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飯菜及三茶五酒奉祀。
除夕,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是除舊佈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與清明節、七月半(中元節)、重陽節同為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大節。除夕,在國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這個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遠的遊子也是要趕著回家去和家人團聚,在爆竹聲中辭舊歲,煙花滿天迎新春。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歲、團圓飯、貼年紅、掛燈籠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受中華文化的影響,除夕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正月初一(年初一),是農曆年、月、日的開始,這一天是農曆正月的頭一天;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春節俗稱過年,是中國最重要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拜年、放鞭炮、貼春聯、給壓歲錢。隋代杜臺卿在《玉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正月一日是農曆一年之元,一月之元,一日之元,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這些活動以除舊佈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以“斗柄回寅”為歲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終而復始,永珍更新,此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新的輪迴由此開啟。在傳統的農耕社會,立春歲首具有重要的意義,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首節俗文化。
在歷史發展中雖然使用曆法不同而歲首節慶日期不同,但是其節慶框架以及許多民俗沿承了下來。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結束。春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親朋團圓、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20個國家和地區把中國春節定為整體或者所轄部分城市的法定節假日。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宋?王安石
祝願大家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