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導彈打擊區域時,才讓制導雷達開機,否則堅決不容許開機。
除隱蔽靜默外,為了誘使北約上當,南聯盟還採取了“空殼”戰術。在將防空武器及大部分飛機隱藏起來的同時,還將一些陳舊和淘汰的飛機故意暴露在停機坪上,以迷惑北約的衛星和高空偵察機。
北約部隊大量使用的熱成像偵察系統,可根據目標與環境溫度的細微差異來區分真假目標,即使是關閉了發動機的軍用車輛,在短時間內仍因其散發一定的熱輻射而可能被發現,對此,南聯盟軍隊有意識地將坦克、火炮等重型裝備置於燃油、廢舊輪胎及其他廢料燃燒堆等熱源附近,或者用磚頭壘成小灶,擺成坦克陣地、高炮陣地的形狀,上面放上鐵皮,在底下燒火,藉助這些周圍物體的熱輻射,掩蓋真實裝備,或者以假陣地的熱輻射來迷惑敵人的偵察衛星和偵察機。
電子反制與“夜鷹”的悲劇
南軍也採取了多重無源干擾手段來反制北約的空襲。他們因陋就簡,利用摺疊的波紋鐵當作角反射器,誤導前來攻擊的飛機、導彈;同時還施放箔條、銀化尼龍絲、鋁化玻璃絲等,干擾北約電子偵察機的情報蒐集。
開戰之初,南聯盟在即將遭受北約空襲的機場上焚燒破舊輪胎,利用熱氣和煙霧來干擾鐳射和電視制導炸彈、導彈。並且在軍事目標附近施放煙幕,干擾其景象匹配製導系統,使地形匹配製導巡航導彈偏離目標。
針對巡航導彈從獲取新情報至更新資料需數小時的弱點,南軍提出“機動就是生存”的口號,將導彈、高炮每隔3…4小時變換一次陣地,發射或開火後立即移開1000米左右,同時將部分雷達安裝在汽車或火車上,靈活實施機動。
為了提高對空警戒系統的抗毀、抗干擾能力,南聯盟的防空雷達系統、指揮通訊系統都進行了聯網改造。利用多部雷達組網探測,在主要作戰方向的一定範圍內,用2…3部雷達集中探測一個方向,成為探測隱身飛機的有效方法。南軍還採用了一些以前與防空毫無關係的雷達,並創造出將目視報告、行動電話和業餘無線電臺聯網防空的技術“奇蹟”。
戰爭期間,南軍逐漸掌握了北約來襲兵器的活動規律,派遣戰鬥分隊提前機動到其飛機或巡航導彈飛行航路必經地段的有利地形上,干擾其巡航導彈或其他精確制導武器的GPS系統,然後對來襲飛機實施快速猛烈的火力攔擊。
南聯盟軍隊綜合運用上述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單單是美軍就先後發射了743枚“哈姆”反輻射導彈,而南聯盟的綜合防空系統仍然基本保持完整。最為突出的就是擊落F…117A隱身戰鬥機一例。1999年3月27日夜,美國空軍一架F…117A完成攻擊任務後,以與前4天相同的航路退出作戰地域。南聯盟防空部隊在其航路上預先設伏,利用為SA…3地空導彈系統配備的捷克產“塔瑪拉”無源探測雷達對其進行粗略跟蹤,當其接近設伏陣地後發射導彈擊落之。由於此時F…117A遠離電子掩護飛機,因此瞬間即被撕成了碎片。這也是隱身飛機首次被防空導彈擊落。
。 想看書來
第五章 世紀末戰爭的成敗啟示
北約軍隊在“聯盟力量”行動中出動的戰鬥機架次差不多相當於多國部隊在“沙漠風暴”行動中出動架次的1/3,前者為萬架次,後者為萬架次。南聯盟共發射800多枚地空導彈,其中雷達制導地空導彈的數量幾乎與伊軍在海灣戰爭中發射的數量相等。也就是說,北約機組人員在“聯盟力量”行動中遭遇的導彈數量相當於多國部隊飛行員在“沙漠風暴”行動中遭遇導彈密度的3倍,但其成功率卻遠遠低於伊拉克。北約出動萬架次僅損失了1架F…117A和1架F…16CJ,另有2…3架飛機受傷,戰損率約為千分之,遠低於海灣戰爭中的戰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