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情實在是因為他太知道糧食的重要了。
待聽到張月說的,玉米可以達到每一畝上千斤的產量,而紅薯更是隨隨便便就能有一兩千斤的時候,他的錯愕,就好像是被雷噼了一樣。
更是一錯不錯的看著自己手裡的東西。
等想到要追問自己的閨女,這些是不是書上寫的的時候,張月卻不好意思說的太滿了。
畢竟她前世也不是種田或者農大畢業的啊,這些事情也就是偶爾聽到了個大概,自然只能支支吾吾的說,那是普遍的產量,但是肯定比他們家種植的那些小麥什麼的產量來的好。
“這是真的嗎?這麼好的產量?怎麼可能?”
張大柱還是猶自不信,畢竟這個數目太驚駭了,上千斤,而且是兩種作物,差不多都是畝產上千斤的,這是什麼概念。
這是說,只要多多種植了這個,幾乎天下就不會有餓肚子的人了。
當然了,張大柱沒有那麼好的政治遠見,他只是憑著一個農人的天性激動非常。
要是家裡能多種植這些東西,那麼不需要說,以後家裡的糧食是不成問題的。
其實張大柱到這裡都沒有懷疑一下自己的閨女的話,只能說張大柱對張月還是很信任的,完全沒有因為張月是一個小孩子就端大人的架子。
這也是張月穿越來能很快的融入家庭的重要原因,這個家裡的家長,願意相信孩子,並不介意孩子表現的成熟,很多事情也尊重孩子的意見,並且喜歡一家人一起商量。
這是一個很大的優點,要知道,就是在現代社會那麼提倡什麼男女平等的時代,很多家長也是喜歡一言堂的。
而能夠尊重子女的意見,很多事情能和家人商量,也說明了張大柱對於家人的看重。
張月很喜歡這樣的感覺。
等到晚飯的時候,飯桌上自然就有了今天張月倒騰的那些新糧食。
張大柱還在發愣,這次是因為他真的見識了那些新糧食的產量,那些東西的產量可不少啊。雖然加起來才一畝地的東西但是居然都有三四百斤,尤其是紅薯,雖然只佔了兩分地,但是那個產量卻幾乎和玉米一樣。
這顯然更加證明了張月說的,紅薯的產量能達到差不多兩千斤的說法。
“這要是大家都能種植這樣的糧食多好啊,這樣,以後就不怕災年了。”
張大柱心裡就在琢磨著。
到了晚飯的時候,郭孝儒難得的沒有來張月的家裡蹭飯,據大郎說,因為郭孝儒最近常常有事不去學堂,其實也就是那麼兩次,但是學堂的先生是郭孝儒老爹的好友啊。
叫親切了。郭孝儒都能直接叫那位先生叫世伯了,這樣的輩分放在那裡,人家能對郭孝儒的功課放鬆了嗎?
尤其人家先生可是深深的覺得大郎和郭孝儒是個讀書的好苗子,重點培養人家要爭取過明年的童生考試呢,怎麼能對他們的學業放鬆了。
別說是兩次沒來,就是天天來了,先生還覺得給他們講課的時間不夠呢。
好吧,這個世界哪裡都有偏心這樣的事情上演的,想讓別人對你偏心,你自然要做到出彩,不管是為人或者是能力。
沒有人原因一直對一灘爛泥偏心的,因為久了也會厭倦的。
怎麼都扶不上牆的東西,只會讓別人一次次的失望而已,相對於這一點,張月深深地覺得,這老師要是能對她哥和郭孝儒再偏心點都是好的。
所以說了這麼多,郭孝儒不來的原因就是他被老師逮住了,不僅僅是這樣還有大郎,最近也被佈置了不少的功課。
經常要熬夜到很晚,好在現在家裡還有點經濟能力,雖然不能都點蠟燭,但是專門供應大郎晚上看書的蠟燭還是有的。
“哎,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