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此,我寫了《強襲100高地等三處敵陣地的體會》上報志司。志司領導審查後,轉發志願軍各部隊,並送《志願軍》報。《志願軍》報於1953年2月7日全文刊發。現略去戰鬥經過部分,摘錄幾點戰鬥體會:
一、對敵數點,最好是敵一個團的建制同時進行強襲,是較易成功的戰術手段。這種打法不僅可以分散敵之兵力、火力,也使敵短時間內不易辨別我主攻方向,難下決心。此次戰鬥在打響後45分鐘,敵縱深炮火才開始射擊,除100高地我以2個班守備準備反覆爭奪外,其他兩點我在打掃戰場和撤退途中,都未遭敵炮擊或兵力反擊,有力地證明瞭這一點。在我兵力使用上,應選擇一個兵力較多,取勝把握較大的為主要攻擊點,如這次以100高地為主要攻擊點,對次要各點的攻擊,目的在於保證主要攻擊點的成功,但決不等於佯攻,也要積極奪取陣地,殲滅敵人。同時強襲數點,可節省炮彈,因目前敵我對峙,打敵一點與打敵數點,需要壓制敵火力點數目差不多。此次我消耗的炮彈,比志司規定的標準尚少四分之一。
二、出擊前必須反覆潛伏觀察,切實查明敵兵力、火力點、副防禦佈置情況,摸熟地形,具體選擇多箭頭衝鋒道路,是戰前重要的準備工作。此次二、三支隊(即四一九團、四二○團)都先後派遣幹部兩次到敵前沿和側後潛伏觀察。三支隊長親自帶部夜摸,做到心中有數,交代各班,任務具體明確。摸地形時,要大膽接近敵人,這樣越摸越能發現問題。三支隊八連摸高陽岱東山地形時,僅摸過第一道鐵絲網,就認為裡面沒有鐵絲網,因之我炮火就沒有過多破壞裡面的鐵絲網,以致攻擊部隊進到敵環形鐵絲網時,受到意外的挫折(編者按:各路攻擊部隊要攜帶輕爆破火器,不應過分依賴炮火)。摸地形或接敵運動時,要與炮兵取得聯絡,每分鐘以冷炮打一二發炮彈,用炮彈的爆炸聲,掩護部隊的腳步聲。如被敵發現,我炮火即可馬上支援。三、強襲一點所使用的兵力,一般與敵相等或多敵一半就夠用。因為事先準備充分,而敵之兵力火力卻來不及展開,便於我突然以短兵火力接近敵人,一舉解決戰鬥;如兵力過多,反而擁擠,易遭傷亡。打援的兵力也不需要過多,在敵可能來援方向放1個班即可。如水鬱市西南小高地之敵,雖離敵100高地甚近,又同是1個建制,但因摸不清情況,不敢出來增援。四、對敵一點採取多箭頭突擊法,最好在4路以上(編者按:多箭頭攻擊隊形不應呆板規定4個以上,必須根據敵人火力、工事及地形的具體情況而定),可展開我之優勢兵力、火力,使敵顧此失彼,只要一路衝上主峰,就可解決戰鬥。但主攻方向應選擇在敵側後,以便於包圍殲滅敵人。此次我分5路強襲100高地,各以4路強襲另兩處高地,主攻部隊都放在敵側後,與正面形成包圍後,只經3分鐘到17分鐘的激戰,即將3處敵人全部殲滅,絕少漏網。為了保證各路同時打響,應以插敵側後的主攻方向為準,因為後路到達預定位置較遠,若助攻方向先打響,則易被敵發覺我進攻意圖,增加主攻部隊運動的困難,很難全殲敵人。在各路進攻的同時,可在不同方向採取佯攻,以分散敵之注意力,吸引敵之火力。如此次我即在高棧上裡東山向敵打槍、打訊號槍,使敵向該處打炮1小時之久。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