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成漢漢興六年(公元343年)李壽病死,太子李勢即位,這更是一個荒淫不理國事的皇帝。李勢懷疑其弟李廣謀反,把他逼死,又處死了李壽時的舊臣解思明、馬當。大將李弈對李勢不滿,從晉壽起兵謀反,攻打成都,蜀中有不少老百姓都跟隨他,皇帝李勢親自登城防禦,才將李弈消滅。
桓溫在荊州時刻關注蜀中的動向,他感到滅掉成漢的時機已經成熟,就在晉穆帝永和二年(公元346年)準備伐漢。對於這次進攻成漢,東晉方面的意見也是相當不一致。反對者都認為蜀道險而遠,光靠桓溫的軍隊深入,後趙的軍隊也可能偷襲其後,難免凶多吉少。江夏相袁喬則力勸桓溫,漢、趙兩敵,漢弱趙強,應當採用先易後難的方法(呵呵,這個和趙匡胤統一天下的思想差不多);李勢無道,臣民早有貳心,還敢自恃險遠,不修戰備,晉軍可以挑選一萬精兵迅速進入蜀地,在漢軍發現之前穿過險要地帶,可以一戰而勝;而且蜀地又很富庶,諸葛亮輔佐蜀漢,經營多年以對抗中原,基礎資源雄厚,攻取成漢對東晉的經濟也大有好處。至於後趙軍隊可能發動的進攻,袁喬則認為這種看法似是而非,後趙在不知內情的情況下,不可能知道東晉是否對它有所防備,不會輕易南侵。退一步講,即使後趙真的南下,沿江一帶的晉軍也足以拒守。桓溫聽了袁喬的意見,堅定了信心,以袁喬率領兩千士兵為先鋒,出兵西征。
李勢也不敢怠慢,趕緊大舉發兵,讓他的叔父李福、堂兄李權和前將軍昝堅指揮,準備以逸待勞,靜候晉軍的到來。不料尚未開戰,漢軍內部先出問題,昝堅不聽部將們提出的在長江南面設下埋伏的建議,獨自分兵前往江北的犍為防備晉軍。
---------------
十二 桓溫滅漢(2)
---------------
幾天後,桓溫的軍隊開到了彭模(今四川彭山東南),左右認為應兩軍分兵以抵抗漢軍。袁喬則說:&ldo;我軍深入萬裡之外,只可勝,不可敗,應當合兵一處,輕裝上陣,全力進攻,速戰速決;如若分兵兩處,目標不一,只要一支軍隊有閃失,就沒有取勝的機會了!&rdo;桓溫深以為然,他把弱兵輜重留在後面,親自率精銳步兵直取成都。
成漢軍隊早就軍無鬥志,一路上與桓溫交手的李福、李權等人的軍隊非敗即降。昝堅的那一部軍隊傻等在犍為,不見桓溫的軍隊,趨兵返回時才知道桓溫的軍隊早已屯兵成都城外十里處,昝堅手下計程車兵不戰自潰。
李勢此時還幻想著守在成都城中&ldo;背水一戰&rdo;,擊退晉兵。桓溫的先鋒部隊初戰不利,袁喬拔劍督戰,士氣不高的成漢軍漸漸不是對手,桓溫乘勢攻到成都城下,放火燒城門,成漢計程車兵到了這個時候,已經無心再戰。李勢只好開東門逃出成都城,逃到葭萌(今四川劍閣東),想想沒什麼前途,還是派了人向桓溫遞上降表,輿櫬面縛到桓溫軍中投降。
(此戰中除了桓溫的決斷值得稱道外,先鋒袁喬在戰略戰役上所提出的指導方針也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可惜他在此戰後不久就英年早逝,沒能繼續展示軍事才華。)
桓溫滅漢的戰爭前後算起來也不到半年,成漢滅亡的這一年是晉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東晉至此重新控制了益、梁、寧三州,同時握有吳、蜀兩地,祖逖時代的渡江一去不返的局面已經改變,東晉的重新北伐也成為可能。桓溫憑藉此戰的成功,足可以步入&ldo;十六國名人殿堂&rdo;。
當初桓溫出兵之時,東晉朝中曾有一番議論,在眾多的反對聲中,惟獨桓溫的好友劉惔認為桓溫必勝。有人問他怎麼就這麼有把握,劉惔回答說:&ldo;這一點從賭博就看出來了。桓溫是個賭博的好手,不是絕對有把握得到的他絕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