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過小年 (第1/2頁)
懵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傲寶四隊屯中,家家戶戶相互宴請吃殺豬菜,持續幾日,那是天天有酒喝,有肉吃,鄉親們各個笑逐顏開,年味越來越足了! 轉眼就快到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灶王爺要昇天了。 家裡沒有糖,韻清把大甜菜,洗淨切塊,在鍋裡慢火細熬,磨出渣子繼續熬,直到滿鍋冒出咕嘟咕嘟的糖稀泡泡,小夢妍與姐姐哥哥們圍在鍋邊聞著香甜味流著口水,興奮得不得行。韻清把糖稀熬好後,又炒了葵花籽仁,花生仁,果仁糖稀拌在一起,等冷卻後,切成一塊塊,給每個孩子嘴裡放上一塊,脆生生的,甜甜的,真是絕好的甜美啊!剩下的糖稀,盛在盆裡,韻清打算三十晚上給孩子們做冰糖葫蘆用。 韻清找出畫筆,顏料,畫了幾十張灶王爺像和灶王奶奶像。自家留了一張子豐,子桉分頭給屯裡各家分發一去。並帶了些自家做的灶糖。 臘月二十三,這天天剛矇矇亮,東方漸漸露出魚肚白,韻清將廚房的灶臺、廚具等都收拾得乾乾淨淨,把灶臺上龕臺裡帖了一年的灶王爺畫像和灶王奶奶畫像“請”下來,還有灶臺上面龕臺上供奉的灶王爺和灶王奶奶牌位,放在桌案上,擺上香爐,再點燃三柱香,準備一些自己做的灶糖、甜瓜等供品,旁邊還放了秫秸扎制的“馬”,“馬”前備一碟“草料”,以備灶王爺啟程時騎乘。等到晚上,展羽及哥哥們依次跪下,拜了又拜,就把那張灶王爺和灶王奶奶畫像請下來,還有“馬”及“草料”放在灶門口點燃燒掉,就叫灶王爺昇天了,口中還要念叨“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等吉利言詞,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灶王爺,灶王奶奶的功勞人們永記不忘。 臘月二十三,又稱作“小年”,民間祭灶的日子。 傳說古代的時候,有一對老夫婦,僅有一個兒子,兩人視兒子如掌上明珠,特別疼愛。但因家中貧困,夫婦又年紀大了,無以餬口謀生,只得忍痛讓兒子到煤礦去挖煤。兒子久去不回來,老夫婦非常想念兒子。這天,老太婆叮囑老漢去煤礦找兒子,看看兒子是什麼個情況。路上,老漢遇到一個光腳片的同路人,兩人越走越熟,相處得關係融洽歡好。閒談中,老漢得知光腳片子是受閻王差使,來礦上收回一百名礦工。老漢心急如焚,乞求光腳片子,留下自己兒子。光腳片子慷慨爽快應允,囑咐老漢不要告訴別人。老漢到礦上找到兒子,佯裝得病了,兒子侍奉左右,一直無法下井。不久,煤礦出了礦難事故,好多人都死了。老漢急忙把兒子領回家裡。轉眼三年過去,這年臘月二十二夜裡,老漢想起當年風險,心有餘悸,忍不住對老伴說了。誰知道此話被他家供奉的灶王爺聽到了,二十三晚上,灶王爺上天庭後,對玉帝講了這件事。玉帝聽了大怒,立即懲罰了光腳片,並收走了老漢兒子的性命。為此,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敬灶王爺,吃灶糖,希望灶王爺他到天宮後,不要搬弄是非。久而久之,人們在臘月二十三祭灶。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宮向玉帝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爺像前的桌案上供糖果、清水、料豆、秣草時,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爺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糖用火融化成糖水,塗在灶王爺嘴上。這樣,他就不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拜灶”的習俗,因此灶王爺,只限於男子。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爺還要同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神”、“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以後,才可拜祖宗。 每到臘月二十三,傲寶屯子裡噼噼啪啪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輪鞭炮,祭灶的準備活動隆重的祭灶儀式便在震耳欲聾爆竹聲中漸漸拉開帷幕。祭灶人跪在灶王爺像前,懷抱大公雞。也有人讓孩子抱的著公雞跪在大人身後,據說雞是灶王爺昇天所騎之馬,故雞還稱作雞,而稱作馬。若是紅公雞,俗稱作“紅馬”,白公雞稱作“白馬”。焚燒香後,屋內香菸繚繞,充滿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