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兵的大權遠遠不夠,練兵最缺、最緊要的是餉。按照袁世凱為練兵處制訂的龐大練兵計劃,全國要分省限期編練新軍三十六鎮(師)。他在給徐世昌的信中說過,&ldo;所謂自強者,不是湊百十萬餉銀,招募幾千士兵所能辦成的。必須放手經營,籌餉數千萬,練兵數十萬,然後才可以說得上自保10。&rdo;袁世凱掌控練兵處所得到的最大收益,就是他可以以練兵處的名義,徵調全國的財力來擴充北洋的實力,像他所仰慕的曾國藩、李鴻章那樣,成為大清國的軍政領袖、中興名臣。
但各地督撫對於自己掏錢、北洋練兵的作法並不買帳,朝廷向各省攤派的一千萬兩餉銀,遲遲不能到位。袁世凱為餉源不繼頭痛不已之際,日俄相爭,東北上空戰雲密佈,朝廷惶急不安,十分緊張,一度甚至有再走西安的傳言。直隸鄰接東北,世凱守土有責,在接到朝廷要他嚴防&ldo;直奉邊要各地&rdo;的電報後,遂藉機訴苦,再次提出軍餉不足問題,要朝廷加大催餉的力度。我們在本章開頭見到的這篇奏摺的背景即在於此。
袁世凱此折的要點在於&ldo;非兵無以佈置,非餉無以增兵&rdo;這句話上,潛臺詞是:佈防得要有兵,增兵得要有錢。局勢儘管已很緊迫,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ldo;倘實在無餉接濟,或撥餉不能應時,臣何能為無米之炊?惟有盡現有之兵以佈防。設或防範不周,貽誤大局,臣固不能稍辭其責,而力止於此,應在聖明洞鑒之中。&rdo;頗有&ldo;盡人事,聽天命&rdo;的意思。次日(1月20日),再就籌防問題上折,就前此與慶親王、鐵良商定的添兵三萬,籌餉六百萬的計劃作了大幅度調整,&ldo;以目下計之,必先集三百萬方可舉辦,應先切商戶部,無論何項必須先提二百萬,再由北洋挪借一百萬,共湊足三百萬解交練兵處,名為開辦練兵處費用,實則用以籌防11&rdo;。太后此時正倚袁世凱為長城,哪能讓軍餉壞了大局,立即同意由戶部先撥三百萬兩用以籌防。翌年7月11日,太后為加大籌餉力度,親自下達懿旨,要求各省督撫&ldo;務審大局之安危,知事機之緊迫,不分畛域,共濟艱難。&rdo;此後各省才認真認繳攤派費用,截至1905年末,總計認繳了七百七十九萬七千兩12。袁世凱在直隸也儘量羅掘,除李鴻章留下的淮軍銀錢所的利息和長蘆鹽斤加價的收入外,直隸還在1905年初發行了四百八十萬公債用於支付北洋軍餉,開了地方發行公債的先河。
清廷&ldo;徵天下之餉,練兵一省&rdo;,使北洋新軍迅速擴張,據統計,北洋軍費的783來自外省,僅1905年各地解京的九百多萬兩練兵餉銀中,就有六百多萬兩用於北洋。在北洋之外,截至武昌起義前夕,清廷除禁衛軍外,共編練成十四鎮二十協新軍,初步建成了一支近代化的陸軍,而其中最為精銳的,就是袁世凱一手編練出來的北洋六鎮。其擴充套件過程簡要介紹於下:
一、1902年1月,派王英楷、王士珍等赴正定、大名、冀州各屬縣,會同地方官,選募壯丁六千,在保定編練為十營,稱為&ldo;新練軍&rdo;,餉源為順天(即北京)直隸善後賑捐款項下的一百萬兩銀子。
二、1902年6月,在&ldo;新練軍&rdo;基礎上增募兩營,續添馬、炮、輜重兵種,編成北洋左鎮。同時奏準改革軍制,從募兵制改為常備軍制;設立直隸軍政司,袁自任督辦,劉永慶、段祺瑞、馮國璋分任兵備、參謀、教練三處總辦。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