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餘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學校讀書去,這小子炸鍋了。一些個完全漢化的滿人學究就開始罵他不是東西,要滿人子弟學那些個奇淫技巧,燕無良也是有辦法,拿出先皇鹹豐給他的要求翻譯洋人科學書籍,優先給滿人的學習的旨意,把這幫子老傢伙給鎮壓了,那段時間凡是不把孩子送去的正藍旗旗人,燕無良是一分銀子的落地錢糧都不給派,而且還讓自己的管家跑到茶館酒肆去放話,凡是新式學校出來的本旗子弟,以後長大了旗主王爺都要高看一眼,將來派差事,也是先從這些孩子裡選,其他的沒份。這麼一番軟硬兼施,愣是逼著整個正藍旗的子弟都進了學校去了。
可問題來了,這正藍旗在京的才有多少人?又有多少小孩?也不過就是三兩個學校就算完了,連燕無良開頭建的學校的零頭都住不滿,沒有辦法燕無良只好去和其他的旗主商量,世鐸是讀書人,一聽讓滿人讀書學西洋的技藝,連聲答應自己的正紅旗絕對把人都送過去。仁壽也沒什麼說的,在朝鮮見識了義勇軍這幫子秀才兵後,知道以後打仗不是傻大個拿個刀片子亂砍就行的,也同意了。其他三位下五旗的旗主,年齡都不大,還不是聽著燕無良這個平常沒事就忽悠的大哥的話?所以這在京的下五旗的滿人子弟,都給燕無良搞進學校讀書去了。
下五旗燕無良搞定了,就開始打僧王的主意,但是這次燕無良倒是沒費勁,早就知道燕無良這個傢伙要找自己麻煩的僧王,自己就表態了,他們科爾沁的子孫全都送到北京來,不過你燕無良自己想辦法供他們吃喝,要是餓著、凍著到時候僧王帶人給你燕無良的賢王府平嘍。燕無良當時還納悶,這僧王是不是吃錯藥了。回去和自己老婆說這個事情,結果芙蓉兒說了,僧王是武舉出身,武舉也是要會寫字的,但是僧王年幼的時候家境不好,所以認識不了幾個字,就在這個上面吃虧了,要不是當時是道光皇帝看見僧王了的勇武,僧王根本就出不了頭。這些子燕無良知道,弄了半天自己跳到人家老僧的套子裡去了,心裡那個後悔啊。早知道我就不去找他,等他來找我,我還能坑點銀子啥的,不過轉念一想,管他,老子連滿人都劃到教育體系,他們蒙古人更是要劃進來了!於是在僧王的帶動下,漠南蒙古八旗也都把自家孩子送到了北京,用僧王一句話,有那個抽風的無良王爺給咱們掏錢養活孩子,不去白不去,這些子燕無良的北京小學就只剩下十多所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