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榮博堪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樣,遮蔽了我們的當下,使我們不能清楚地認識自己,同時也阻礙了我們與外界的交流。因為缺乏交流,我們感到孤單、孤立。
&ldo;認為自己是唯一的&rdo;會放大我們的感受。比如說參加考試,如果有一半人透過而你是其中之一,你會很高興,但如果只有你一個人透過,你就不僅是高興,簡直是欣喜若狂;同樣,如果有一半人被淘汰,而你是其中之一,你會很沮喪,但如果只有你一個人被淘汰,你就不僅是沮喪,而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冤、最不幸的人。當你處於情緒的低谷而又孤立、封閉時,你很容易就會認為自己比所有人都更悲慘、更不開心。事實上,你的情況肯定比你想像的要好。
現在很多人因為承受不了痛苦而自殺,每次我聽到這樣的訊息都難過極了。死亡對他們來說是多麼巨大的未知,而未知有多大,恐懼就有多大。死亡的過程中四大分離,那種痛苦根本不是活著的人所能想像。儘管如此,他們仍然選擇死亡,可見他們生前感受的痛苦的確是到了無法承受的程度。
前面我們講到痛苦不是一兩個人的經歷,而是眾生的經歷,所以不要相信有個叫&ldo;命運&rdo;的傢伙在專門與你作對、故意要整垮你。你的感受只是眾生普遍的感受,所以你沒有被遺棄。如果你能放鬆下來,單純地去感知那份痛苦,並且放掉對自己的擔心、憐憫、評斷,不再只是在&ldo;我對我錯、我行我不行&rdo;的圈子裡打轉,而去與外界溝通,願意欣賞一下花草和晨風,痛苦也許依然強烈,卻不會再讓你窒息、讓你絕望到走投無路,因為此時你的心開啟了。
也許有人會覺得放掉這個、放掉那個,說起來容易,而實際做起來,委屈、無奈、懊悔、愧疚、惶恐、挫敗的感受是那樣強烈而真實,不是自己不想擺脫而實在是無力擺脫。
如果是這樣,也就不必急於放掉什麼,不要再為難自己,你已經很不開心了。有那麼多煩憂傷痛要放在心裡,你該需要一顆多麼大的心吶!那麼就給自己一分鐘,閉上眼睛,想像一下自己的心在慢慢擴大。它很柔軟、很有彈性,慢慢地,它把這個傷痕累累的自己包容進它的溫柔之中。它擴大到整個房間、外面的院子、街道、行人、橋樑、城市、江海、山峰、天空、日月、星辰……專注在那種可以無限延伸的開闊感中。當你再次睜開眼睛,你會感覺好一點。
我們拒絕與他人溝通,通常是因為我們覺得那些人不會理解我們。我們排斥他人什麼,實際上正反映出我們排斥自己什麼。如果你覺得別人不會理解你,說明你也根本不想去理解別人。如果你討厭別人貧窮,說明你害怕自己貧窮。如果你排斥別人的淺薄、狹隘、冷漠,說明你不想面對自己身上的這些東西。所以,我們只有不排斥別人才能接受自己。
一些修行人為了訓練這種開放能力,故意要與難打交道的人相處。印度的阿底峽尊者來藏地前,擔心藏地人太和善溫良,自己找不到修心的對境,故而特意把一個脾氣乖戾、總愛挑他毛病的侍者帶在身邊。
雖然我們都把自己看得很重,都想對自己好,可令人難堪的是,習慣讓我們看上去像個傻瓜,所作所為全都在讓自己更困惑、更痛苦。現在就開始改變這些習慣吧,這就是出離。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