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棄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芸芸眾生,大千世界。
周遊愛看紀錄片,特別愛看,自然、動物、美食、社會、旅遊都喜歡看。國內國外的也喜歡看,最喜歡看的是國內社會之類的記錄片,因為想對這個世界瞭解更多,自從畢業後,就發現社會上的很多東西,和自己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有很大出入,比如:
努力就有收穫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聽領導的話,好好幹活,別和同事鬧矛盾
買房靠自己,啃老不道德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到了社會上才發現,現實是沒有邏輯的,現實更加魔幻,更加讓摸不透,利益糾紛無比複雜,深陷其中根本看不透,所以周遊經常看紀錄片,想了解社會真相,瞭解執行規律。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看各色人。
這一直是周遊的夢想,紀錄片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以前的周遊,但由於社會大環境及紀錄片生存現狀,現實類紀錄片很少,大都是浮於表面,或以宣傳為導向的政策片,只能偶爾發現一部好片子。
現在周遊有點閒錢,未來也會有一點閒錢,想對這個行業付出一點,不能說不求回報,只能說滿足心安,畢竟以前白嫖了那麼多紀錄片。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兼濟天下做不到,只希望對獨立紀錄片行業起到一點微小的幫助。
國內紀錄片導演們按工作狀態,大概分為三種,體制內導演、市場化導演、自由導演。
按創作狀態的話,分為專案導演和獨立導演。
紀錄片型別國際分類分為詩意型、闡述型、參與型、觀察型、反射型、闡述型。
國內分類則是以電影、歷史、科教、人文。
紀錄片導演日子好過,是從央視紀錄片頻道創立和舌尖上的中國火了以後,兩個因素加在一起,紀錄片導演的待遇與日子好過了不少。
無論什麼導演,一般都是先在單位或者被人聘請,在已經確定要拍的紀錄片裡擔任導演,這種專案,資金已經提前確定好,導演過去之後與製片人或兼職,一起確定拍攝指令碼。
目前紀錄片的型別,有時事、歷史、傳記、舞臺、專題等,但是根據拍攝方式有再現,
以前只有體制內導演和少數紀錄片導演不愁創作的資金,慢慢的一些獨立紀錄片導演,以參與型和觀察型紀錄片進入市場,並以獨特的視角贏得了國外獵奇心理,能以較好的價格賣給國外片商,獲取不錯的經濟利益,但是需要不斷繼續的從底層獲取素材,並且被海外市場取向左右,繼續拍攝社會底層來獲得國外片商的資金。
國內大型紀錄片之前一直都是電影紀錄片或者歷史記錄片天下,各地方臺都有一大批紀錄片導演,八九十年代以地方資金拍攝地方歷史紀錄片,體制內沒有壓力,所以內容大多以本地歷史為主。
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火了以後,飲食這種人文紀錄片著實讓不少人忙活了幾年,無論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照著舌尖上的中國模式拍了無數這類紀錄片,都是有模有樣,經費也不錯,播出效果也不錯。
但是利潤最大一塊卻是各地各種旅遊配套的展館紀錄片,裡面各種新概念新技術使用極為激進,但是受眾僅為展館參觀人員,所以普及面極窄,一般人不會注意。
國內目前自然紀錄片這一塊比較弱,這一塊需要極大的敬業精神,還有專業技能以及巨大時間投入,還有海量資金支援。
國內多年都是透過購買方式來進行,近些年開始有人嘗試進入自然紀錄片領域,但是投入產出比極不成比例,涉足的人都是以電視臺為主,而且沒有BBC那種巨量資金投入,以及髮型渠道和拍攝經驗。這一塊目前還需要有人去填補,但是這個星球上目前能想到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