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第1/2頁)
陳達婭/陳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心路漫漫(13)
以往,人們常常把華僑稱之為&ldo;海外孤兒&rdo;,究其原因是由於舊中國的貧弱而致使華僑在海外遭受歧視和壓迫。
父親和幾百名從海島漂出,再回歸祖國、報效祖國的南僑機工,不能不說是南洋文化的孕育和祖國&ldo;根&rdo;的情結在他們身上的具體體現。南僑機工自覺地用行動告知世人:&ldo;華僑不是海外孤兒&rdo;,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中華民族就是他們的家園!
父親的年輪,在我的追尋中漸次閃現。
2006年5月上旬我再次啟程來到滇緬公路959公里處,畹町九穀大橋前。一塊刻有滇緬、中印(史迪威)公路交匯點的路牌醒目地佇立橋邊,旁邊還放有一重重的石碾。上書:
萬眾築血路
機工譜丹心
遠徵壯影行
鑄就抗日功
這是滇緬公路國內段的終點;橋的那端,就是通往緬甸臘戍的起點。跨出國門,我開始了滇緬公路緬甸境內的行程。
時隔半個多世紀,沿途的山峰、樹木、迂迴的彎路,&ldo;二戰&rdo;的倖存者,是否還記得當年南僑機工,記得中國遠徵軍,記得那場悲烈的戰爭?一切是那樣的平靜。在過105碼不遠處,經過一座不知名的鐵橋。橋體數十年如故,只是如今過往橋上的汽車變了樣。一路駛去,道路顛簸,坡陡彎急。滇緬公路,整個是一條險路。黃昏時分,我終於到達緬甸臘戍。
臘戍為緬北一邊境小城,是一重要的交通樞紐。它既是滇緬公路的起點,也是滇緬公路的終點。在這緬北小鎮,曾留下了中國蔣委員長、美國史迪威將軍以及盟軍、中國遠徵軍和南僑機工的足跡。當然,這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對抗日軍的鐵蹄。
滇緬公路通車,臘戍驟然間成為一巨大的軍需倉儲重地。從仰光駛出的列車不停地穿梭於仰光‐‐臘戍之間,卸下堆積如山的軍需物資,再由中國境內駛入的車隊爭分奪秒地拉走。承擔物資載運主力的就是從南洋歸來的華僑機工。
雖是黃昏,臘戍街道依然熱鬧。穿過熙攘的人群,我很快找尋到臘戍火車站。一個站臺,兩條鐵軌,少許的幾個行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ldo;二戰&rdo;時期的東南亞戰場,就在這如此平靜的臘戍車站中轉了上千萬噸的軍需物資,改變和影響著戰爭的程序。我倘徉於黃昏的臘戍車站,一個古老的火車加水泵,彷彿依稀看見當年熱鬧的景象。過往列車徐徐進站,加水、裝卸,緊急、繁忙 。或許,父親就曾穿梭於這站臺上,和到達此地的南僑機工一起奔忙……
父親回國後調仰光半年,再調往臘戍,曾在此駐守一年之久。
次日,陽光明媚,我漫步於老臘戍喧鬧的集市上。路,依然是坑坑窪窪的泥土路;人,一張張平靜、祥和的面孔;房,全用木板搭建而成,許多房屋數十年依舊一個模樣,沒變。在街上尋到一位年長的華僑,向他講起當年的南僑機工,他清楚地回答:&ldo;記得,當然記得,那麼些華僑司機不停地來往臘戍運送物資。&rdo;在他的指引下,我找到當年南僑機工經常聚集和居住的房屋,還有一口機工們用過的水井。機工聚集的房屋在一交叉路口旁,是一棕紅色的兩層木板房,在房子兩層中間懸掛著一塊橫匾,寫有&ldo;五和公總社&rdo;。圍著那房子來回巡視,我真想嗅到一點點當年南僑機工的氣息。
父親,您想不到吧,時隔半個多世紀,我追尋您的足跡,來到了緬甸臘戍這個曾硝煙瀰漫的歷史重鎮、您和您的戰友們曾戰鬥和生活過的地方。這裡的天,這裡的地,這裡的房,這裡的參天大樹,這裡的戰爭倖存者,都見證了南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