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達婭/陳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南僑機工沒有辜負南洋父老的囑託,堅持到抗戰勝利。
一千八百多名南僑機工永遠地沉睡在滇緬路上。
&ldo;可以說,我們南僑機工回國抗戰,沒有一個人當逃兵,也沒有一個人給南洋華僑丟臉!&rdo;
這是如今健在的幾位老機工在回首那段往事時發出的感言!
1945年,抗戰勝利了。倖存的南僑機工自發地組織成立&ldo;華僑互組會&rdo;,向國民政府提出請求,要求復員。
若干年後,我在查閱南僑機工檔案時,無意間觸控到那段歷史。沉寂已久的歷史檔案讓我走近和了解華僑,認識了南僑機工團結互助、親切溫暖的&ldo;華僑互助會&rdo;。
華僑互助會,於1943年9月發起,1944年1月成立。
1942年5月,惠通橋被炸,滇緬公路運輸中斷。之後,大部分南僑機工無以為業。他們謀生無方,流離失所,浪跡街頭,急待救濟。熱心於僑胞事業的南僑機工及僑胞白清泉、侯西反、胡春玉等,發起為難僑施贈醫藥。同年12月,又醞釀成立華僑互助會,並呈請備案。1944年1月21日,華僑互助會在昆明南強街福建會館成立,分九批從南洋歸來的機工們在昆明有了&ldo;家&rdo;。
在華僑互助會1944年的工作總結中,這樣寫道:&ldo;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南洋各地相繼失守。滇緬路中斷,僑工陸續失業,流落街頭,無人垂顧,僑童無書可讀。本會旨在於為華僑和僑工解決困難,熱心僑胞展開僑之收容訓練。並提出:&l;僑應自謀力更生,以僑救僑&r;&rdo;(雲南省檔案館44-2-314)。
由此可見,華僑互助會完全是根據當時南僑機工的生存狀態,由歸僑自發組織的自救、互助團體。
華僑互助會在籌集到救濟資金後,用途如下:
1、聘請昆明惠滇醫院的陳永祥、周文輝兩名醫師為生病的僑工義務診療;
2、會內設療養室,由專人照顧病僑的起居飲食;
3、會內設收容所,收容失業僑胞,介紹職業。
設在昆明黃土坡觀音寺的南僑機工收容所,人數是逐天增加。華僑互助會還制定出訓練概要:
1、智慧訓練:政治、軍事、技術;
2、精神訓練:討論抗戰、批評與自我批評;
3、勞動服務:每日一小時;
4、課外娛樂:南洋音樂演唱或演奏(雲南省檔案館44-2-314)。
真是巧合,1984年我從學校畢業後,來到了昆明市兒童醫院工作。在多年後,當我整理南僑機工史料時,方知昆明市兒童醫院的前身就是與南僑機工有一定歷史淵源的惠滇醫院。難怪父親在生前談及我的工作時,老是重複唸叨著一句話:&ldo;惠滇醫院!&rdo;我當時是莫名其妙,嘆他病糊塗了!
……
在海外華僑呼籲下,在聯合國遠東國際難民組織的幫助下,經華僑互助會造冊登記、核實,國民政府開始安排南僑機工分批覆員。
父親在辦理復員登記時就職於空軍第五軍糧所。軍糧所設在昆明柳壩。該所紀律嚴明,不允許隨便外出、請假。在他復員登記表中清楚地寫著,回歸地‐‐新加坡。畢竟,南洋是他的第二故鄉。所發臨時護照號碼為473201(雲南省檔案館92-2-146)。
1947年9月12日,父親奉命出發在渝蓉線駕車運輸物資,錯過了大批機工啟程復員的時刻。翌年2月5日回昆後,他曾向雲南省僑務委員會提交申請,要求延期他的護照。在1948年8月1日,由華僑委員會、雲南僑務處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