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完全靠著朝廷……朕看來,既然商人經營實業能賺錢,就鼓勵商人去做吧!商人僱傭的流民數量多了,也減輕了社會負擔。過去,朝廷對於商人的政策完全是錯了,本該收的商業稅稅,卻收不了。本該鼓勵經商,但是各地官府卻是抑制商業。完全做反了。現在,不能過急的撥亂反正。暫時,對於商業稅的問題,收不到就不收,最重要的是要鼓勵商人去大膽賺錢,僱傭更多人去經營商業。這是一個當前的大局!等到大局穩定了,再按照稅法徵收本該收取的商業稅……&rdo;
&ldo;當然,有些事商人們不去做,也做不好的,還是要官府去做的!比如金陵的龍江船廠早該好好整頓,好好經營了,務必讓船廠真正的造船。除了小型的漕船之外,還要造寶船、福船、沙船。船造出來後,鼓勵百姓出海貿易。朕知道,我大明的商品,大多數販賣到海外,多是能賺錢的。能賺錢,既能養活大量的僱工。大家都會僱傭做工了,便能活下來,整個大局也就活了!&rdo;
其實,崇禎方才說的,是17世紀的英國人重商主義,或者說是重視出口主義。17世紀的英國人,出版了一些經濟學著作,比如《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主要集中闡述了對外出口商品,對於英國經濟發展的意義。
這一系列的重商主義的著作,雖然侷限於出口,賺取更多的金銀這個問題上。甚至,極端一點,英國人將金銀貨幣當做了財富本身,而沒有認識到金幣銀幣僅僅是一般等價物,僅是財富兌換的媒介。
但是,17世紀的英國人資產階級思想啟蒙,一系列的重商主義理論,對於英國的工商發展是影響深遠的。但是,英國人崇尚出口主義,進而產生貿易保護主義。鼓勵本國向外國出口,但是歧視外國商品向英國出口。只要英國能生產的,哪怕產品質量差一點,也用政策來禁止外國同類商品向英國銷售。除了英國不能生產的,比如絲綢、瓷器、茶葉、香料等等,才會在海外進口。比如,1651年英國頒布的《航海條例》。鼓勵英國的商人進行航海出口貿易。同時規定英國商人向海外出口商品,只允許僱傭英國的船隻,而不允許僱傭外國船隻。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