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頁 (第1/2頁)
招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ot;穆宗後阿魯特氏,尚書崇綺女不得孝欽太后歡,孝貞從中敷衍之……以事欲廢之,詔惇王欲發表焉……惇王對曰:&039;欲廢后,非由大清門入者,不能廢大清門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039;蓋譏兩後皆由妃正位者由此,遂中止&ot;
無論如何,同治帝死了,他沒有兒子,連女兒都沒有,清王朝必須從宗室中選出一位繼承者
同治帝崩逝的當天深夜,關於繼位人問題的御前會議立即在養心殿西暖閣召開與會者包括宗室王公、朝廷重臣,還有同治帝的師傅一番爭執之後,早有盤算的慈禧太后一錘定音:&ot;文宗無次子,今遭此變,若承嗣年長者實不願,須幼者乃可教育,現一語即定,永無更移,我二人(兩宮太后)同一心,汝等敬聽&ot;隨後宣佈:&ot;醇親王奕奕譞之子載湉承繼文宗顯皇帝為子,入承大統為嗣皇帝&ot;
這道旨意一出,諸人大出意外!醇親王本人更是當場昏迷過去然而誰也不敢表示反對,因為載湉也有非常明顯的優勢,他是鹹豐帝的親侄兒、慈禧太后的親外甥,是正宗的皇家近支那麼,為什麼不給同治帝過繼兒子呢?原來,當時的皇族近支中&ot;溥&ot;字輩的人選只有一個溥倫,乃道光帝長子奕緯的嗣孫溥倫雖是道光帝長子長孫,但他身上並沒有有流著道光帝的血液,甚至連嘉慶帝的血液都沒有:溥倫的父親載治是過繼給奕偉的,他的親祖父乃是皇族的旁系不過既是過繼,似乎也沒有必要講究這些何況就算是讓堂弟入嗣大統,也大可選個年紀大些的,為什麼會找上載湉這個還沒斷奶的孩子?
這當然就是慈禧太后的算盤了假如從旁支溥字輩中選一個做同治帝的過繼兒子,那麼兩宮太后就成了太皇太后,再垂簾聽政就說不過去了:同治帝的皇后還在呢!假如選年紀大些的載字輩堂兄弟,那麼首當其衝要被考慮的就是恃才傲慢的恭親王的兒子們這當然絕對不是兩宮太后、尤其是慈禧太后願意看到的更何況,選中的小皇帝越是年幼無知,慈禧太后掌權的時間就會越久除此之外慈禧太后還另有私心,載湉是她親上加親的外甥,父母一向溫馴聽話,肯定比恭親王父子好擺弄得多當然,據說還有一條比較&ot;人性化&ot;的理由:慈禧太后想要重新看到自己兒子當年做小皇帝的模樣&ot;尋求她兒子的印象,使她聊以自慰&ot;
總之,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同治帝死去的當夜,一道出自同治帝師翁同龢之手的詔書頒布:&ot;欽奉慈安端裕康慶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頤皇太后懿旨:皇帝龍馭上賓,未有儲貳,不得已以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承繼文宗顯皇帝為子,入承大統,為嗣皇帝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繼大行皇帝為嗣特諭&ot;
十二月初七,載湉生父醇親王主動請辭一切職務,慈禧太后正中下懷地批准,讓他去監修皇陵
醇親王辭職的同一天,兩宮太后重新垂簾聽政同治紀年終結,光緒朝揭開帷幕
對於同治帝死後竟沒過繼兒子、皇位也交給最年幼的堂弟繼承,朝野上下都心懷不滿恭親王當然是最不滿的,但他的兒孫們離皇位很近,他利益攸關不敢出聲不過敢出聲的自然大有人在光緒元年正月十五,內閣侍讀學士廣安上奏,要求兩宮太后立下鐵券,保證日後一定要為同治帝過繼兒子並將皇位交由其嗣子繼承這要求立即觸怒了慈禧太后,對廣安大加斥責,鐵券也就化為泡影
事發生一個月後,光緒元年二月二十日(公元1875年3月27日),宮內又傳出噩耗:二十二歲的同治帝嘉順皇后阿魯特氏崩逝
阿魯特氏的&ot;嘉順皇后&ot;頭銜,是在同治帝死後慈禧太后封給她的
皇宮裡頒出的懿旨說,嘉順皇后是傷心同治帝之死而自願殉情的但實情究竟如何?
從當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