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塵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戰德國納粹法西斯黨魁希特勒和時任宣傳部長戈培爾為例談談他們二人演說的“語言魅力”。就其二人的政治主張而言,直到今天全世界反法西斯的人們都是嗤之以鼻的。但我們不能因反對他們的政治主張而否定此二人無與倫比的“演說天才”。正是他們倆人透過口若懸河,唾沫橫飛的演說統一了“雅利安人的意志”,讓一個擁有8000萬人口的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廢墟上用短短二十年時間又實現了第二次騰飛。那時,當德國民眾只要一聽到希特勒和戈培爾的演說,人們勢必群情激奮,就象著了“魔咒”一樣對他二人崇拜得五體投地,甚至甘願為之赴湯蹈火。由此可鑑,語言魅力對於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語文教師該是何等的重要。
正因我對“課堂教學語言”形成了上述認知,故結合長達兩年的課堂語文教學實踐,我認真強化了對自己“課堂教學語言”的研究和訓練。基本形成了獨具自我特點的“教學語言風格”。就其“自我風格”而言,主要兼具了口語教學的“知識性、趣味性和幽默感”。
在培養獨具自我教學語言風格上,我主要是“師學苗德森老校長”和“鎮賚一中數學老師王曉東”的教學語言風格。前者的“課堂教學語言”彰顯的是“知識性”特點;後者“課堂教學語言”則著重體現了“趣味性和幽默感”。說白了,聽這二人上課只能越聽越來勁,越聽越精神,絕不會心生厭倦或哈欠連天。而經過長達兩年的教學磨礪,我的課堂教學語言則恰好形成了“既不乏知識性、趣味性,同時又兼具“幽默感”的課堂語言風格,並被學生廣泛認同和接納。
正所謂“潮汐漲落時,人事有代謝”。任何事物都是在固有時空世界矛盾運動著的。“動”是永恆的“因子”;“靜”是相對運動而表現出來的一種狀態。這就像唐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寫意”一樣,人們對過往事物只能以文化標識存貯於記憶的淵藪。
事實也的確如此。當我1982年秋以老師身份再回母校時,卻是“江山依舊,物是人非”的又一番景象了。那些曾為我所熟悉的面孔,我只見到了蘇沐和田永財等幾位老師,其餘諸如……鄧書德書記、苗德森校長、高傑老師、彭顯明老師、金傑老師、李瑛老師、張洪財老師、彭學猛老師、崔凱老師、孫德富老師……等等,均已調離中學,取而代之的是新校長沈恩榮、書記孫萬山和跟我一樣的多位新生代老師。
此時,孫福波、崔蒼松、韓喜軍3位老師去白城高師進修已滿一年,再過一年也該回來了;同時暑假過後又分來了一位名叫王曉嘉的師範畢業生。這一時期,能夠給我留下深刻印記的主要有以下三檔子人和事:
第一檔是:“我所認識的沈校長。”在我的印象中,沈校長是個“千面佛”似的人物。按說,一個從五棵樹中學初來農場中學坐上一把校長“交椅”,沒兩把刷子是很難駕馭一幫“教書匠”的。然而,令人驚奇的是沈校長還真就憑著自身的“拳腳功夫”很快就把一群“坐地虎”收拾得闆闆整整。在此立威過程中,沈校長主要得益於本身具備四個優勢:
其一是,“雷人的社會背景”。那年月誰人不羨慕身後有門好親戚給“罩著點”。在這方面沈校長還沒踏進農場中學校門,其“大舅哥”是鎮賚縣政府某副縣長的訊息早就象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整個張家園子農場。其不知,這可是相當管用的“一招兒”,它猶如“下馬威”早就把一幫教書先生震得“鴨雀無聲”了。每位老師似乎都不約而同地生出同一認知:這新來的沈校長可絕非等閒之輩。
此時,業務精湛的苗德森校長已調去四方坨子勞改總隊,農場中學又恰值“群龍無首”,急需調入一位思想過硬和教學業務拿得起放得下的領軍人物擔此重任。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沈恩榮才被鎮賚縣政府高層領導在多位待選人中,確定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