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章 大一統的功臣,三老制 (第1/2頁)
不曾見秦時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一統是什麼?
在柳白看來,這個問題,直接關切到了始皇陛下千古一帝的地位。
因為在始皇陛下的手中,大一統的定義並非是滅掉六國,一統天下。
做這些。只是大一統的開始,或者說是前置條件。
始皇陛下給出來的答案是全天下人心中的認同。
精神上的大一統,才能夠讓這一片土地之上的人,對於這一片土地,對於自己的生活,對於‘國家’這個縹緲卻切實存在自己身邊並且時時刻刻環繞的概念有著最為淳樸的認同。
為了做這些,始皇陛下做了很多舉措,名垂千古的便是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這些東西在史書之上寫得太滿,太多,也太讓人所記住,但唯獨不理解。
可當真放在這個時代,有這些舉措,就一定能推行下去嗎?語言不通,文字不通的情況下, 光是一個書同文,推行就難如登天,更遑論整個六國土地百姓對於秦律的認同、遵守!
燕趙之地多俠士,罔顧法律,以自己心中的正義為衡量標準。
楚國多不論,以妻待客,更有許多連寫都寫不出來的荒唐之事。
齊守禮,更重信,哪怕是讓人捎一句話,結果沒能辦到,都有可能自盡謝罪。
百姓的語言不同,習俗不同,文字的推廣,律法的普及,政策的下達,都是無比困難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三老制應運而生。
三,並非是指三這個具體數字,而是一個‘多’。
所謂的三老制,便是以縣、鄉為單位,選出德高望重並且親附秦國的老人,由他們來宣傳秦國能讓當地百姓吃飽飯,由他們來告誡年輕人不要尋釁滋事,由他們來講,如今的大秦安定,是時代的幸運。
三老制,這個常人所不知道的制度,在大一統的推進之中,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卻在後世鮮有人知。
而如今張蒼呈送上來的奏疏,說的赫然便是三老制的事情。
“小學建立和推廣,在幾乎每一個縣都遇到了阻力。並非是錢糧的問題,也不是百姓們不想自己的孩子上學,如今的糧食,已經不需要強迫孩子們小小年紀便進入田間勞動。即便是家庭窮困一些的,也完全能做到上午上學寫字,下午耕地。”
“這種情況,即便是當年有魚鹽之利的齊國,號稱農夫可以駕車入城趕市的齊國,都無法做到。”
“阻力,來源於三老制。”
柳白神情有些凝重,更確切得來說,是有些複雜。
這樣的情況,讓蕭何都是為之一愣,表情古怪。
三老制和學政,能有什麼太大的聯絡?
即便是在基層當過吏員,蕭何也無法瞬間琢磨出其中的道理。
“成見太深了。”
柳白嘆了一口氣,揚了揚那一封張蒼呈上來的奏疏:“小學的設立,遭遇到的阻力,正是這些鄉老。”
“可他們阻礙小學,卻並非是錢財之類的問題,而是民強則國弱。”
說到這裡,柳白當真是有些埋怨商鞅和始皇陛下了。
前者,提出了弱民之論,是絕對適應於昔年天下爭霸的情況的,也沒有任何問題。可推行的太好,在天下都深入人心了。
後者,始皇陛下將大一統做的太好,這些鄉老,無論之前是哪個國家,如今都擁護秦國,生怕再出現大亂。
小學的設立,代表著平民能夠接觸知識,這些鄉老認為,如果百姓們知曉了知識,就會不甘勞作,整日高談闊論,甚至是幻想著進入廟堂,這對於國家來說,將會是毀滅性的打擊。
故而,即便是在縣中開始設立小學,鄉老們為了大秦,同時也帶著點私心,開始‘篩選’學生。
平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