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文明之火 (第1/3頁)
長歌恣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人手中的東西,他見過。
沒有穿越之前,曾經在故宮博物院裡面見過。
王羲之臨摹的鐘繇宣示表。
書法是文道里面重要分支,很多文道修士也曾靠這進入超凡,蔡邕、王羲之、王獻之、張旭等等。
而每一個書法大家的傳世之作,都有不可思議的威能。
王羲之的《蘭亭序》、王獻之的《中秋貼》這些都是傳世之作。
宣示表雖然沒有王羲之的《蘭亭序》有名,但也是傳世之作。
據說每一個傳世的書法作品,都是經歷的歲月長河的蘊養,非同尋常。
而這些傳世之作,最大的作用其實是幫助文道修士理清文理。
文理剛剛開始領悟之時如同雜草,良莠不齊。
文理、道理、哲理、至理,並而有之。
到了景珩這個境界就是領悟文理,然後一點點地將低階的文理,一一剔除掉。
甚至有志向高遠者,道理也會剔除。
據說那些文道大聖,則全部是至理。
等到文心巔峰,突破到文府之時,這些文理都會化為書籍,則是成為文府底蘊。
所以文理是越強越好。
人生自有壽數,領悟文理,剔除文理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想要節省時間只有一個辦法,用文明之火,去蕪存菁。
所謂文明之火,就是晉級文府的時候,文理與本性靈光合一的時候,誕生出來的一種火焰。
此火會將文理焚燒。
只有經歷過焚燒的文理,才能真正轉化為書卷,進入文府。
所以也叫文明之火。
明者,日月也。
但是這種辦法最大的壞處就是太過痛苦,晉級本就是修行中的關卡,晉級之時,還要焚燒文理,巨大的痛苦無疑會加大晉級的難度。
所以很多人會選擇在晉級之前慢慢處理這些低階文理。
書法之道的傳世之作,經歷歲月的洗禮,也會產生文明之火的火焰。
這種火焰卻可以自己控制,燒哪一段文理,都可以自行控制。
對於文道修士來說,這無疑就是一個至寶。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
既然可以燒低階文理,也可以燒至理,這就是一把雙刃劍。
一旦火焰不稍加控制,那麼這種火焰,就會產生巨大的痛苦。
現在鍾志和拿出來看,顯然是沒有安什麼好心思。
景珩又不是迂腐之輩,自然不會坐以待斃,要是現在有人給他點上文明之火,那對於景珩來說,無異滅頂之災。
戰鬥正是激烈之處,一旦分心,到時候必然被四大世家之人擒獲。
到時候景珩為人所拿,生死就由不得他了。
想到此書,殺心一起,自然是不會留手。
吟誦起一首之前,都未使用的辛棄疾詞。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這是辛棄疾在北固樓上所寫的詞。
氣象豪邁,是辛棄疾晚年的頂峰之作。
這個世界有吳大帝的一劍東來,也就沒有了辛棄疾的晚年蕭索。
詞中之龍雖然豪氣不減,但卻少了幾分沉鬱,也沒有如此深遠的感慨。
所以這樣的詩詞也沒有寫出來。
而此時景珩吟誦而出,短短几個字,就將氣象全出。
一股雄壯之氣,籠罩整個陳宅。
所有人都還未反應過來,景珩文心中的文氣急劇消耗。
而天空之中,北固樓,滾滾長江、遠方的青山都一一浮現。
“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