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廉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7 月21 日,章士釗曾對我報記者說:《蘭亭序》的真偽問題,是一個大問題,會引起大家關注的。但是這一件事與政治無關,純粹是學術問題,可以讓大家寫文章進行研究和探討。
隔了兩天,7 月24 日,王益知一天中連給報社打了兩次電話,說發現了新材料,要進行修改和補充,要求索回他的文章原稿。報社編輯部將其文稿寄還作者,從此沒有下文。
9 月17 日,章士劊又對我報記者說:我也有一篇文章(按:大約即指《柳子厚之於蘭亭》),但是不好拿出來,一個原因是,我同郭老常見面,不好意思傷感情。但是這類辯論文章,難免意氣用事。另一個原因是,最近聽到一些風聲,傳說章某在這次討論中,自己不出馬,指使高二適試探一下,在幕後搖旗吶喊。這使我感到此事一下又卷進了政治漩渦。
由此看來,章氏秘書抽回已經寄到報館的文稿顯非偶然,該同這裡所說的&ot;風聲&ot;不無關係吧!
在此期間,報社編輯、記者在採訪、組稿活動中見到的許多學術界、書法界人士,都很關切這場討論。他們雖都沒有撰寫文章,卻很坦率地對記者談到自己的意見。他們的態度可以分作三種:許多著名的史學家贊成郭沫若的意見,如顧頜剛、翦伯贊、龍潛、鄭天挺等:還有不少著名的史學家、書法家和文學家不同意郭的意見,如魏建功、吳組緗、啟功、柴德賡等,還有碑帖店的老先生們流露無限憂慮的情緒;更多的表示贊成郭沫若一方的意見,但又感到文章有缺陷,有的認為雙方文章講述的理由都不充足,如唐蘭、黎錦熙、唐長孺、周振甫、博雪齋等。當時報社編輯、記者接觸到的各方人士,都對這場討論表示了濃厚的興趣。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如侵權,請郵件聯絡。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