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御駕親征 (第1/2頁)
鵲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即使李自成已經改元永昌,但故明的遺老遺少們仍然習慣使用崇禎年號。
崇禎十六年五月初八,李自成糾集馬步軍十二萬,號稱四十萬,浩浩蕩蕩的朝山海關進發。
大順軍主要首腦,除牛金星與李巖率少數兵馬留守外,其餘如劉宗敏等全部隨行。
李巖憂心忡忡看著李自成的大纛遠去,心頭總覺得有股陰雲驅之不散。
他喊來堂弟李侔,吩咐道:“城內要加緊搜查,一定要把太子朱慈烺抓起來!”
李侔為難道:“咱們已經搜查了半個月,連根太子毛都沒見,他是不是已經逃出京城了?”
李巖道:“吳三桂打出的旗號就是扶保太子,重整河山。只要能把太子抓住,就是釜底抽薪,讓他師出無名。”
“就算是抓不到太子,也要讓京城的那些官紳清醒些,認清楚咱們的刀就懸在他們腦門上。”
李巖所說並非無的放矢,吳三桂佔據山海關打出“扶保太子”的旗號,讓在京的故明官紳歡欣鼓舞,只一個晚上,京城街頭就被人貼了幾十份告示,號召京城百姓起來反抗大順軍。
李巖當然不怕這群手下敗將,可是這些無名帖搞得京城人心惶惶。安定京城人心,正在李巖職責範圍內。
大順軍行軍佇列中,突然冒出一支甲冑裝束全然不同的騎兵,雖只十幾人,但卻極吸引人眼球。
李侔不忿道:“是餘家軍的李河!”
“吳三桂造反,起因就是這廝拿了吳府的家眷,還強佔了吳三桂的小妾。”
“依我看,把他的腦袋砍下來送去山海關,指不定還有得談!”
李巖搖頭:“胡說八道!”
“再怎麼說,那也是陛下親封的絳侯。若是取他腦袋去息吳三桂怒火,那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嗎?”
李河還不清楚自己的腦袋有好多人惦記,他帶著十餘騎兵混在羅虎所率震山營中,一同討伐吳三桂。
即使已經獲得了許多大順軍的情報,但這種與大順軍近距離接觸,同吃同住同行,觀察大順軍如何行軍、如何紮營、斥候如何安排,這都是難得的機會。
大軍出發,次日抵達通州,兩日後來到密雲,在這裡遇到了吳三桂派來談判的使者。
使者是個姓丁的秀才,看見大順軍兵強馬壯,不由的臉色發白,戰戰兢兢。
李自成先讓他去見了吳襄,確認吳家家眷安全,隨後才開始談判。
使者說明吳三桂的條件,共有三條。
其一是釋放吳襄及吳府家眷,並歸還侵佔的吳府錢財。
其二是嚴懲拷打吳襄、侵佔吳府錢財的元兇絳侯李河。
其三是要釋放崇禎子嗣,以全吳三桂與崇禎的君臣情分。
李自成表示第一條好說,但李河的絳侯乃是自己親封,追贓助餉亦是奉命行事,但可以給吳府賞賜錢財,用以安撫。
至於崇禎的兩個兒子,大順軍亦是妥善照顧,還封了公爵,並無怠慢之處。
派遣使者實際上是吳三桂的緩兵之計,滿清皇太極已經答應出兵援助,已傾舉國之兵前往山海關。
吳三桂心知李自成從京城出兵前往山海關要比滿清更快,所以才派出使者,藉著談判拖住李自成的行軍速度。
李自成倒是沒想到吳三桂已經請了滿清作為後援,只以為是吳三桂膽怯。
大軍在外,靡費巨大,所以大順軍腳步不停,繼續往山海關行進,又過兩日,已到達永平。
吳三桂當日正是在行軍至此地,聽聞大順軍追贓助餉,殃及到自己家,所以才起兵反叛的。
到了這裡,大順軍先鋒與吳三桂所屬關寧軍的斥候已經交上了手,雙方往來廝殺。
大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