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吳三桂此時焦頭爛額!
李自成興師動眾而來,兵雄勢大,吳三桂打一開始就沒覺得自己能打贏這場仗,否則他何必向敵對數十年的異族乞援。
話雖如此說,可是不到一日,關寧軍就節節敗退實在是出乎他的意料。
闖賊兵馬如今這般強橫了嗎?
吳三桂沒有與關內義軍交過手,但關寧軍裡也有不少曾經入關與流賊作戰過。
在他們的印象裡,李闖所部不過是仗著人多而已,即使曹文詔折在李自成手裡,他們也只覺得是曹文詔運道不好。
今天他們被李闖上了一課,先是吳三桂領兵出城,在石河以西與李自成野戰。
交戰半日,關寧軍就已不支,被李自成連破數陣。等到劉宗敏率軍自一片石迂迴到關寧軍側後,吳三桂頓時敗退,只能帶著三萬殘軍退守關城,憑藉牢固的城防體系負隅頑抗。
可是南翼城的失守給了吳三桂當頭一棒,這不僅意味著闖軍已經在山海關城防體系上撕開了一個大口子,更昭示著闖軍對於攻克堅城有著足夠的經驗。
吳三桂面色焦急頻頻後望,滿清軍隊昨夜已至,卻引而不發。他接連派出三波使者,但皇太極卻以清軍從盛京晝夜兼程趕來,人困馬乏,需要休整為由,要求吳三桂先支撐戰局。
吳三桂清楚,這是皇太極對於自己“裂土以報”的條件不滿意,所以才遲遲不動。
難道真的要徹徹底底投靠滿清嗎?
就在這時,麾下來報:駐守北翼城的守軍支撐不住,已經投降闖賊了!
吳三桂眼前一黑,南翼城、北翼城相繼落入李自成手中,猶如兩柄利刃一左一右抵在自己後腰上。
不管了!
吳三桂招來副將,讓他代為指揮,同時盯緊高第以防對方反水,自己則帶著幾名親信與鄉紳代表出關往皇太極駐兵的歡喜嶺而去。
歡喜嶺距離山海關不過幾里路,嶺上築有威遠城,是山海關探出關外的一個前哨,不過如今已經被皇太極進駐。
皇太極站在威遠城上,多爾袞、洪承疇侍立在其身後。此時山海關方向炮聲隆隆,聲震於耳。
皇太極感慨道:“想不到那李自成手下軍隊如此擅戰。連一天都不到,就已經將吳三桂打得招架不住。”
多爾袞自信滿滿道:“要得就是吳三桂招架不住,不如此,他怎麼會心甘情願投降於我大清!”
皇太極笑著點頭,可看著年輕氣盛的多爾袞,心中卻有些沉重。
看到多爾袞,皇太極彷彿看到自己年輕的時候。那時候他騎烈馬、挽強弓,可此時的他畢竟老了。
今年以來,他接連病倒數次,冥冥之中似乎已經有了命不久矣的預兆。等自己死後,兒子豪格肌肉快長到腦子裡了,他能壓服得住多爾袞嗎?
多爾袞與阿濟格、多鐸三人是一母同胞,三人都是能征善戰,其中多爾袞最為精明。
至於代善、濟爾哈朗,他們到時候會支援哪一邊?
“吳三桂來了!”
聽到多爾袞的話,皇太極打眼望去,果然見一隊騎兵從關城中衝出,直奔歡喜嶺而來。
這一次總算不是派使者,而是吳三桂親至,看來自己征服中原的心願終於要達成了。
果然,吳三桂一見到皇太極,便即跪伏在地,口稱“微臣”。
皇太極開懷大笑,親自上前扶起吳三桂說:“汝為故主起兵復仇,忠義可嘉。今日整兵來投,朕心中歡喜至極。”
說罷便封吳三桂為平西王,命他依然領本部兵馬,出關糾纏住李自成主力,使李自成無力他顧。大清軍隊將穿過山海關關城,一舉擊潰闖軍。
“陛下!”多爾袞開口道:“兩軍糾纏在一起,我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