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第1/2頁)
[德國]馬庫斯·沃爾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找到科技部主任魏貝格,請他指點一下蒐集這方面的情報應從何處下手。此公是個十足的學者。國家安全部內大部分高階官員都是戰前參加過地下工作的老一代共產黨人,個個有著不平凡的經歷。魏貝格在他們中間顯得不是一路人。他惟一的政治經歷就是作為一名酷愛腳踏車運動的選手參加過紅色體育運動。機關裡盛行的等級之風對他絲毫沒有影響。他拒絕享受職務帶來的種種特權,堅持每天騎一輛舊腳踏車上下班,為此成了機關裡中高階官員的笑柄。他們喜歡在自己的上司面前炫耀自己開的進口車,如德國的大眾,法國的雪鐵龍和美國的福特。
魏貝格非要把有關核電站的所有已知細節從頭到尾講個明白,不管我聽得懂還是聽不懂。平時各處處長向我匯報時都是簡明扼要。可魏貝格慣於長篇大論地做報告。我只好洗耳恭聽,上了一堂研究生水平的應用物理課。魏貝格力主採用西德正在建造的快中子增殖反應堆。當時我們用的是蘇聯的核反應堆。魏貝格對這種型別的反應堆隱含的危險看得很清楚。&ldo;要建反應堆就得選最新型的,沃爾夫同志,&rdo;他對我說。&ldo;你能不能告訴他們(指政治局),這關係到我們的未來?&rdo;
東德的核能發展計劃始終未上馬。我們情報局得以鬆了一口氣。主要原因是費用太昂貴。同時東德領導人也擔心與莫斯科鬧翻。這件事過去幾年後,西德由於無法解決冷卻鈉的難題,也放棄了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技術。我上的那堂核科學速成課給我帶來的惟一好處是,我在莫斯科的同事中間出了點名,成了無所不通的人。既精通諜報工作,又懂科學。一次訪問距伏爾加河畔列寧誕生地烏裡揚諾夫斯克不遠的核研究中心時,我藉助從魏貝格那兒學到的知識,問了幾個內行人問的問題。該中心的人向莫斯科的克格勃同事匯報時,對我掌握的關於這一課題的知識大為吃驚,稱讚不已。
60年代中期,東德在技術革新這一更廣闊的領域上明顯落伍於西德。西德在研究和開發上投入數百萬元的經費。而我國領導人除偶爾因一時興起對某個偏愛的專案關懷一下外,對科技戰線經費捉襟見肘的現象並不重視。有限的經費轉用於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以避免公眾騷亂。
一次,我同牢騷滿腹的科學界裡的熟人交談後,忽然萌生了一個念頭。我們的間諜既然可以滲透到波恩政界和北約總部裡面,為什麼不能搞到工業機密呢?雖然蒐集政治情報是我的拿手好戲,也是我的興趣所在,我對科技部的潛力卻越來越入迷。家裡的人開玩笑說,童年時期我憧憬在蘇聯學習航空工程學的夢,現在終於有個機會圓了。我仍然訂閱所有能訂到的航空雜誌,不論是社會主義國家的還是西方國家的。
我看到,由於西方禁止向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出口技術,加上東德科學技術人員出國機會有限,我們在化學工程、微機械學、機械工程和光學領域的一批出色的科學家在高科技領域辛苦的結果等於重新發明輪子。我琢磨著,透過非法手段設法搞到西方的最新研究成果會對我們大有裨益。此外,如果我們能在減少本國工業部門的虧空方面助一臂之力的話,也許國家領導人會更重視我們諜報機構。
不用說,我們局當時這方面的人才遠遠不夠。我與情報局的一些高階官員討論了這一想法。大家一致認為,當務之急是在科技專業的學生中間招一批人。施蒂勒就是首批加入國家安全部的學生之一。
當時他是萊比錫市卡爾&iddot;馬克思大學裡的一名成績出色的物理專業學生。我們在當地的徵聘人員看中了他。透過了當地政府的政審後,施蒂勒來到東柏林,在一份檔案上簽了字,保證今後在國家安全部的崗位上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ldo;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rdo;。他還仿照年輕時讀過的描寫共產黨人的驚險小說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