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第1/2頁)
[德國]馬庫斯·沃爾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米爾克喜歡受到蘇聯人隆重盛大的款待。我更喜歡在莫斯科郊外密林深處的別墅裡度過的時光;它使我想起童年。米爾克始終沒有擺脫出身貧寒帶來的不安全感,非要我陪他睡一屋,稱一人睡太孤寂。也許四周的林子讓他感到有點害怕。晚上他酣聲如雷。我本想借到蘇聯出差的機會休息休息,結果苦不堪言。
1953年後,由於史達林的去世以及他的打手貝利亞被處決,蘇聯領導層內出現動盪。我們與克格勃的關係為此受到影響。接替貝利亞的克魯格洛夫被撤換掉。新上任的克格勃頭子是謝羅夫。他曾負責在東德組建蘇聯的機構:在柏林開設了一個龐大的克格勃站,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各地安插克格勃代表並在波茨坦成立了一個規模龐大的軍事情報部。謝羅夫贊成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自己的諜報與反諜報機構。我第一次見到他是在1955年3月召開的一次蘇聯陣營國家諜報官員參加的會議上。他是個不脫軍裝的人,無論是從衣著習慣上講還是思維方式上講。他在發言中強調了我們所有國家必須團結一致,反對共同的敵人美國。我的蘇聯恩師是帕紐什金。他曾任駐美大使,後來在蘇共中央裡主管外國幹部工作。
有一次,我同謝羅夫和克格勃派駐柏林的頭子科羅特科夫乘火車去距柏林40英里外國家安全部的狩獵區打獵。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科羅特科夫曾化名埃德曼,在柏林當紅色樂隊與莫斯科之間的聯絡員。他們兩人在車上回憶起當初一起參加鎮壓匈牙利起義的往事。從他倆的交談中我感到,克格勃裡的許多高階官員都參與過對這次起義的鎮壓。
謝羅夫之後任克格勃首腦的是謝列平。他的高壓政策只持續了3年(在此期間,他批准了在慕尼黑暗殺烏克蘭的民族主義領袖斯捷潘&iddot;班德拉,並親自給執行這一任務的特工人員授勳。)1961年,驕橫而又野心勃勃的謝列平因捲入一場反對赫魯雪夫的未遂政變而下臺。待人和善的謝米恰斯特內出任克格勃首腦。此前,他曾擔任過共青團第一書記,別看謝米恰斯特內外表上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其實是一個頭腦敏銳,意識形態上態度強硬的人。1964年赫魯雪夫最終被勃列日涅夫取而代之時,他見風使舵,及時站在新領導人一邊。此後在克格勃內扶搖直上。他這個人整天擔心社會主義制度會受到蘇聯藝術家和作家的腐蝕,從內部變色。正是他一手主持了對帕斯捷爾納克及其小說《日瓦格醫生》的圍剿。他對外國諜報工作不感興趣,交給薩哈羅夫斯基去管。薩哈羅夫斯基在部下中很有威望,我對他也十分敬重。由於我倆年齡相差很大,他待我如同父親一樣。
我竭力使東德情報局與社會主義陣營內其他國家諜報機構的&ldo;過火行為&rdo;拉開距離。這些國家的諜報機構也奉克格勃為師。間諜題材的電影和小說中充斥著暴力和謀殺。實際諜報工作中,暗殺只是偶然為之,並不是什麼家常便飯。我覺得任何一方並不想蓄意殺死對方的人。死者大多數是因為被注射了過量的麻醉劑而致死,尤其是遭綁架時。50年代西方國家拍了一些紀實黑白紀錄片,大肆渲染這類死亡事件並藉此攻擊社會主義陣營。鑑於這種事自己人之間一般不願張揚,我們常常藉助西方新聞媒體瞭解這類案件。
這不是說,我們自己沒有使用嚴厲手段的時候。由於50年代中期情報總局併入了國家安全部,加之仿效蘇聯諜報工作的那一套做法,我們局與反諜報機構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絡。例如,如果國家安全部內負責文化工作的第20司對某個&ldo;異己分子&rdo;(借用反諜報機構的一句術語)不放心,我們情報總局恰好又有此人鄰居的檔案,我們會讓這位鄰居監視此人並向我們打小報告。任何與政府政策唱反調,持異議或稍有不同意見的人都可以被扣上&ldo;異己分子&rdo;這頂可伸可縮的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