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練餉 (第1/2頁)
何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鍾君義安排鹽田管理局的後續工作後,就帶著三萬建奴俘虜離開了鹽城。
如今大明放出民團這頭猛獸,而鍾君義又沒有足夠的兵力,去震懾那些死守著土地的老頑固。
所以只能讓這三萬建奴兵,來執行恐嚇威脅。
當然,就這樣放任這些殺人成性的建奴,去搶奪那肯定不行的。
所以,鍾君義把原本在運河一帶打擊漕幫的丁維嶽部,也調往直隸一帶,以達到約束他們的目的。
首先就是嚴格限制他們濫殺無辜,不得搶奪任何的財物。
任務只有一個,就是去嚇唬那些膽敢強拉百姓,組建民團的地主豪紳。
如果這些豪紳逃跑,也不要去追,由隨行的天雄軍,就地進行土改。
遇到堅固的村寨,也先不要急著去打,攻心為上,先用喇叭喊話。
不需要長驅直入,要逐村逐鄉排查人口土地,務必做到不遺漏任何村寨,清剿土匪惡霸。
如今山東直隸一帶,秋收基本完成,各府縣除了忙於徵收賦稅之外,就是忙著組建民團。
而組建民團,就要有人排程指揮,作為爭取到成立民團權利的文官集團,自然而然成為了獲得民團的指揮權。
所以,各府各縣的知府、知縣們那是相當的積極。
不要看這些知府、知縣,平日都看不起那些兵痞,但此時各地的總兵、指揮使、守備等武官,就成了香餑餑。成為了文官們,爭相拉攏的物件。
這不,朝廷聖旨剛到,剛上任不久的山東巡撫邱祖德,就找來各府縣的知府、知縣,各衛所總兵、指揮使來商討組建民團,以及如何統一排程的問題。
可建立民團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相當難。
如今不是東漢末年,地主招募幾十個人,只要給足補給,提著刀就能上陣,與黃巾軍幹,當年的劉關張就是這樣乾的。
不過說到民團,實際上就是地主自發組織的民兵,比如如今鬧的沸沸揚揚巴以衝突的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葉門胡塞武裝等。
也就是說這些民團,最後都會演變成為軍閥武裝,成為割據政權。
但地方民團,想要演變成軍閥,必定要經過長期的戰鬥,互相吞併內耗,最後成王敗寇,成就一方諸侯。
所以說朝廷允許各地自建民團,這種做法危害性極大。
如果任其猥瑣發育,最後演變成軍閥混戰,長期武裝割據的局面,那是必然的結果。這也是鍾君義不惜動用建奴的俘虜,也要剷除民團的原因。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不等鍾君義去平定民團,這些民團的內部,就發生衝突起來了。
德州臨津縣,以養蟋蟀聞名,而且還是雜技之鄉。
幾乎每年的在秋收之後,臨津就吸引很多膏粱子弟,前來收買蟋蟀,觀看雜技表演。
這些膏粱子弟,多是公侯府裡的庶子,按照立嫡立長的規矩,這些庶子,失去最大的繼承權,這也是他們沉迷聲色犬馬的原因所在。
在崇禎頒佈民間自建民團後,京城的一些膏粱子弟和往常一樣,來到臨津。
但今年他們沒有買鬥蟋蟀看雜技的興趣,因為明眼人都看出,大明朝即將不保夕。
幾位膏粱子弟一合計,覺得這是一個建功立業的好機會。
決定自掏腰包在臨津組建民團,以對抗東明賊軍。
他們首先找來臨津兵馬守備黃效忠,告訴他說,如今大明要求各地組建民團,以對抗賊軍。
以後朝廷怕是不會再劃撥軍餉給各地守軍。
你與其投靠臨津知縣,不如投靠我等,只要能建功立業,我等不會虧待將軍。
臨津守備黃效忠,前不久也曾接到臨津知縣的招募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