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馬仲奎離京 (第1/2頁)
何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純臣聽了張縉彥的分析後點了點頭,不過還是有些不可置信。
就弱弱的問一句:“司馬大人,這馬仲奎,承認投靠鍾二公子了嗎?”
張縉彥氣定神閒的說:“那倒沒有,不過要想知道老夫判斷是否正確,只要我們試探一番便可。
在試探之前,老夫希望國公簽了這份文書。”說完從懷中拿出一份兵部文書出來。
朱純臣看了一下,這個文書是普通的兵馬調動,文書的內容為五軍營裨將馬仲奎,護送欽差不力,以至於全軍覆沒,降級為直隸河間府副指揮使,三日後帶三千兵馬,即刻赴任。
朱純臣疑惑的說:“簽了這份文書,就能試探出馬仲奎有沒有投靠鍾二公子?”
張縉彥說:“當然,馬仲奎離京,選擇的出行方式,我們給他兩個選擇,這其一,就是準備三千匹馬。
這其二,在通州運河碼頭,準備一百艘船。
如果馬仲奎選其一,那他肯定是希望儘快赴任,他與東明應該沒有瓜葛。
若選其二,必定是希望儘量攜帶家眷離京。那他十有八九投靠了鍾二公子。”
“好,司馬大人,只要馬仲奎能夠幫我們這一次,這一百條船的租金本國公出了。”朱純臣爽快的說道。
張縉彥說:“明天我們就上奏,要皇上派京營五萬兵馬,去奪回井徑關。
成國公,你經營京營多年,應該明白那些人是死硬派,然後派他們出去,我們以後的任務,是要保證皇上不能離開京城。
所以要密切關注皇宮的動態,絕不能讓皇上離開京城。”
馬仲奎正在為出城的事發愁,兩千將士的家眷,加起來有五六千人,下朝之後,就叫來幾個心腹一起想辦法。
實際上由於馬仲奎有傷在身,稟告了護送之事就先行回來了。
心腹們思來想去,決定在三日後舉辦一個集體送殯,把家眷都帶到城外,然後再想辦法,把他們一起用馬車送去東明。
不過難就難在,事先不能告訴他們,以免洩露訊息。
這麼多人去送殯沒有回來,朝廷肯定會反應過來。
到時候官兵來追,這麼多老弱婦孺怕是很難自保。
正當幾個人商量來商量去,都沒有找到好的辦法。
馬仲奎咋麼也想不到,兩位位高權重的大人物,會親自到訪。
馬仲奎只好遣散心腹,自己帶的傷痛出來迎接。
寒敘之後,張縉彥拿出調令,馬仲奎一愣,不明白就這樣一個簡單的調動,怎麼會讓兵部尚書與五軍都督親自前來。
這其中肯定有貓膩,馬仲奎不動聲色,只是謝了皇上的恩典,自己待罪之身,皇上還如此器重等等。
看完馬仲奎的表演,張縉彥就拿出兩套出行方式,來讓馬仲奎選擇。
馬仲奎思索一番,也沒明白張縉彥的用意何在?
但想到張縉彥來到他家,肯定有目的,就弱弱的說了一句:“尚書大人,能不能船和馬都給在下。”
張縉彥與朱純臣都沒有想到,馬仲奎會如此回答,張縉彥想了想,更確定馬仲奎投靠了鍾君義,不然就不會如此獅子大開口。
張縉彥爽快的回答說:“好,只要馬將軍能夠幫老夫辦一件事,車馬船都可以給你。”
馬仲奎心想:“總算套出這老狐狸來此的目的了。”
但還是誠惶誠恐的說:“不知道是何等大事?還要勞煩大人親自來找末將,想必是天大的事,末將位卑言輕,怕是會有負大人厚望。”
張縉彥說:“此事對於其他人來說或許有些難度,但對於馬將軍,怕只是傳句話而已。”
馬仲奎一聽此話,知道自己可能露餡,心中不免流出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