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江南各地已是春暖花開,隨處可見紅綠相間。
臨安城大大小小的客棧酒店幾乎家家爆滿,來自各地的考生學子陸續抵達京城,參加三年一次的禮部省試及殿試。這些考生們大都是歷經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寒窗苦讀,唯一的目標便是希望一朝能躍龍門,成為天子門生。
古代讀書人的比列相當少,所以整個宋朝對於科舉考試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後世的高考。
科舉制創始於隋,形成於唐,完備於宋,強化於明,至清趨向衰落,前後歷經1300餘年,對中國封建社會中、後期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觀念和社會風尚有重大影響。
科舉是歷代封建王朝透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
宋代時“重文輕武”,所以歷朝皇帝都十分重視科舉考試。自宋英宗治平三年起確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級考試製度,第一級是在州府進行的州試,一般在秋後,第二級是在禮部進行的春季省試,同年,進行第三級考試,既是在皇宮內院舉行的殿試。而透過殿試的考生,不須再經吏部考試,可由皇帝直接任命為官為吏。
隨著蒙古的崛起,宋朝疆土日益縮小,很多方面都簡化了程式,自宋理宗起,後面的省試,殿試合二為一,時間也縮短為兩天。
考試內容倒是基本不變,第一天是省試,考大經,兼經及論,第二天即為殿試,僅考策,限千字以上的策論。
臨近考試前,禮部準備工作全部就緒。身為禮部尚書的馬廷鸞忙得不亦樂乎,好在對於這些考試禮制十分熟悉,倒也顯得忙而不亂,秩序井然。
朝廷上下的焦點也都集中在這次考試上,所以朝會時基本上算是風平lang盡。
商業部一邊組建,一邊對整個臨安的店鋪商行進行登記造冊,同時一項項行事準則也悄然出爐。由於人手見拙,江萬里廖瑩中也都是親自出馬,四處奔波。
還有個大忙人就是龍牙之蕭天,在全覺送來第一批放大鏡,鵝毛硬筆等物品後,蕭天立即組織人手在考生們較為集中之地擺攤設點,推廣這些新東西。
蕭天沒有制定銷售價格,而是由這些考生們自己根據情況任意定價。這種促銷方式在考生中引起轟動,本就是新玩意,加上這種聞所未聞的定價方式,一下吸引了大批考生。
皇宮旁邊的貢院前面,有一個小型廣場。貢院是這次省試殿試的場所,無論新老考生,都會在考前來到這裡熟悉場地。這種習性一直流傳到今天。
臨近考試前的最後一天,我和方靈來到貢院前的廣場上。
“哥,這裡人流攢動,還真熱鬧啊。”
“是啊,難得一見。”
“看,蕭天在那裡呢,我們去看看吧。”方靈拉著我走了過去。
蕭天的攤位極大,左邊是三張書桌,上面鋪滿了白紙,紙上放著數支鵝毛筆供考生們試筆,一個夥計拿著一支鵝毛筆,在給這些圍觀的考生們展示握筆的方式,習慣了用毛筆的考生在開始時都會感到不適應,但畢竟都是天之驕子,沒多久便有不少人覺得得心應手,越寫越快。
“這蕭天還是有些頭腦的,知道先讓考生們練筆。”
“是啊,哥,你的手下都很牛的。”方靈也學會了這個牛字的用法。
我們走到攤位的右邊,這裡是買賣之地,圍觀的人更多,蕭天見到我,正欲說話,我見人多,便示意他不用管我們。
年輕的考生都比較樂意接受鵝毛筆,不少人還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年紀相對較大的考生則偏愛放大鏡。
這時,一位拿著放大鏡看了半天的考生從袋中拿出一張折得皺皺巴巴的紙幣,吞吞吐吐地說道:“這個可否?”
這位考生年紀已經四十出頭,一臉的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