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訊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碗裡的食物!
現在人們還不重視那片廣博寒冷的土地,不瞭解那一百多萬平方公里下掩埋著什麼樣的財富,所以朝廷不會重視,滿朝文武都想東北太平,將更多的精力用來壓制中原,壓制蒙古,保住滿人的富貴江山。所以他得先造輿論,把邊塞軍民的痛苦吶喊出來,告訴人們嚴寒的關外,甚至是寧古塔這等流放之地都有值得重視的地方,都可以為大清謀取利益,那裡也是大清的疆域,如此,日後他再落子時,阻力自減,助力自升!
盛京日報就是他邊塞棋局中最重要的一步!
蘇景很明白吳桭臣為何沉默。
關外,寧古塔,是吳家人的噩夢,是吳家人屈辱的源泉所在。然而也正是寧古塔,促使吳兆騫寫出了無數人人稱頌的詩詞。
但吳桭臣的確是最合適的人選。他有名望,能帶著自己的學生前往盛京,盛京,可不像江南那樣,要找個秀才都不容易,而要讓生活在中原地界的文人士子前往關外苦寒之地,沒有如吳桭臣這樣的人號召領頭,哪怕給再多銀子,這些人都未必會願意。再者,吳桭臣生於寧古塔,長於寧古塔。別小看寧古塔,那裡雖然有許多流放罪臣,但同樣駐防有朝廷大軍,吳兆騫當年被流放到那兒後,因才學備受當地武將推崇,寧古塔將軍色和託甚至聘請吳兆騫教導自己的嫡長子英砳,而英砳長大,因才幹於三十九年被任命為黑龍江將軍,一手掌管當地的軍政與民政。吳桭臣,與英砳,正是同門師兄弟。
或許黑龍江將軍在京城中除了來京面聖時幾乎不被人提起重視,但黑龍江將軍是個手握重兵與重權的正一品!
因在江南官場無人依靠,江南又素受京城重視的緣故,蘇景在周報所刊登的訊息上一直小心翼翼,他最想的,其實是能在周報上品評當地官員的施政,然而,此時他只是一個端貝勒,所以他只能從商戶的利益開始撬動,一步一步試探底線。但若吳桭臣能答應去盛京坐鎮盛京周報,憑藉其與英砳的關係,藉助英砳在東北的威望,盛京周報可以做到他在江南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
蘇景猜的沒錯,儘管吳家人在寧古塔過得並不是真正的囚犯生活,相反,讀書人在那裡,是很受敬重的。但寧古塔,依舊是吳家人的傷心之地,以致關外甚至遼東這個詞,對吳桭臣而言,提起來都有切膚之痛。
但蘇景讓他去的目的,他大約也能猜到。
可以不去麼,自然是可以的,而且還能繼續在端貝勒府做一名幕僚,面前這位端貝勒,哪怕是將他當作千金馬骨,也會敬重他,賞他一份體面。可他千里迢迢從吳江趕來,丟下自己苦心經營出的書院,為的不是在端貝勒府做個立起來的牌坊!
所以盛京,他不得不去……
片刻猶豫過後,吳桭臣一抱拳,道:&ldo;小人願往盛京,為貝勒爺經營北方!&rdo;他要過去,不是真的就只管好一家報社。
&ldo;先生肯去,關外與遼東,我自此無憂了。&rdo;蘇景認為吳桭臣當得起這句盛讚。投桃報李,蘇景問起吳桭臣的兒孫,&ldo;不知先生家人如何安置,吳家書香傳家,想來先生膝下子孫當有科考為官之人。&rdo;
吳桭臣聞言一愣,他自然明白蘇景的意思,不過只能苦笑,道:&ldo;貝勒爺見笑了,小人髮妻早逝,之後一心教導學生,五年前唯恐絕了香火無顏面對先祖,就收了身邊的丫鬟為妾,眼下只有個三歲的幼子。&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