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包括農機停放區、私家轎車停放區、大型半掛停放區、臨時車停放區。
而走出北門,前方便是餘家村。
西側院落轉租給菜販子,用於合租、辦公。
東側院落暫時留在村民手中,不然人們沒地方住。
主幹道兩側,則多了許多門頭。
商店、水煮麵、壯饃攤、包子鋪、羊湯館、五金電器、鋼材電焊、私人加油站、輪轂輪胎、充氣補胎、軸承三角帶、農機農具…………
隱隱約約還能看見一家沙縣小吃,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搬來的。
而收入增加,村裡的消費水平也有所提升。
至少餘家村的敗家子們,已經闊氣的不做飯了。
並且見人就讓煙,最低都是10塊錢一包的泰山、一支筆,或者小熊貓。
“狗窩裡放不著油餅!”
餘陽雖然嘴上罵著,心裡卻挺欣慰。
因為只有消費,才能拉動經濟。
如果全都藏著掖著,誰來餘家村做買賣?
沒人做買賣,各方各面就起不來。
一路思索。
不知不覺來到村子最東頭。
泥濘的衚衕裡,村長的堂叔正拿著20塊錢一包的小中華-軟八喜,招呼一群菜販子到家裡取貨。
當初餘家村集體投入豆苗產業,有的貪圖省事,把火炕交給三元農業,每個月拿固定收益,全家老小再跑塑膠大棚忙活,多賺幾份收入。
也有的把豆苗留在手裡,只交納1500塊錢的技術支援費,然後聯絡菜販子,親自售賣。
於是村長堂兄就做起了二手菜販子買賣。
比如某個菜販子急需大量豆苗,但需要排隊兩天才能從三元公司拿到貨。
怎麼辦?
村長堂兄找到對方,確定數量後,以每筐加5塊,甚至加10塊的價格,達成一致。
然後從村裡改造火炕後,不願跟隨公司出貨的農戶手裡收購。
藉此賺取差價。
但這只是二手菜販子雛形。
等對方擁有了一定資本,估計會把村裡的火炕,從三元公司手裡接過來,算是有個樣板。
然後從塑膠大棚批發散裝豆苗,再從塑膠廠批發保鮮盒。
等運回家中,男女老少齊上陣,把豆苗撕扯成小規格,貼上自己的標籤,倒賣給急需豆苗的菜販子。
辛苦是辛苦了點,卻能賺更多。
這也是餘陽決心組建菜販子協會的原因之一。
畢竟越是賺錢的買賣,越會讓人鋌而走險。
三元農業保鮮盒,比筐裝規格小三分之一。
二手菜販子的保鮮盒,估計會小了一半。
如果再過一段時間,說不定他們敢在保鮮盒裡摻野草。
所以,需要制定行業標準和行業規範。
對豆苗成色、質量、規格,甚至大豆種、培育過程、使用農藥種類等等,全都做出嚴格規定。
這不是限制自家發展,這是限制別人發展。
當然,對於村長堂兄的做法,餘陽持歡迎和支援態度。
因為這跟茅臺鎮沒什麼區別。
餘陽從村東頭,沿著擴寬到6米的土路,回到小洋樓。
瞧瞧時間。
下午3點。
剛打算睡一會,坐院子裡曬暖的老支書,吆喝著來客人了。
餘陽出門一瞧,竟然是個大光頭。
對方西裝革履,盤著一串油光鋥亮的楠木珠子。
“餘老闆,生意興隆啊。”
“你是?”
“鄙人在隔壁南河做生意,湊巧手裡有幾個門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