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二攻擊波的168架飛機再次發動攻擊。
攻擊過程:日本飛機對珍珠港海軍基地實施了兩波攻擊,投下穿甲炸彈,並向美國的戰列艦和巡洋艦發射魚雷。美軍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倉促應戰。
結果:
美軍損失:8艘戰列艦中,4艘被擊沉,一艘擱淺,其餘都受重創;6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被擊傷;188架飛機被擊毀;數千官兵傷亡。
日軍損失:僅損失了29架飛機和55名飛行員以及幾艘袖珍潛艇。
後續影響:
太平洋戰爭爆發:偷襲珍珠港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導火索。
美國反應: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國恥”演講,並簽署了對日本帝國的正式宣戰宣告。美國正式捲入二戰。
戰略意義:日本透過偷襲珍珠港,成功摧毀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大部分主力,使其暫時失去了在太平洋上的制海權。 然而,這也激起了美國的憤怒和決心,加速了其戰爭動員的程序。
總的來說,偷襲珍珠港是日本在二戰期間為了消除美國海軍威脅而採取的一次大膽而冒險的軍事行動。雖然日本在戰術上取得了成功,但這一行動也徹底激怒了美國,加速了其戰爭動員的程序,最終導致了日本的失敗。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對日本的反應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立即宣戰:
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珍珠港事件後立即發表演說,稱這一天是美國奇恥大辱的一天,並在次日向日本宣戰,這標誌著美國正式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國內對日僑民的報復和歧視:
美國民眾對日本的仇恨情緒高漲,導致了對日僑民的報復和歧視。 美國FbI拘捕了大量日僑,尤其在1942年1月,逮捕人數達到了5534人,這些被捕者主要是日僑組織的領導者以及日語學校的老師。
民間對日本人的報復行動增多,包括辱罵、打砸日本人的商店和住所,甚至有些地方不允許他們做生意。
加利福尼亞州率先對日僑進行打擊,擔任公職的被開除公職,律師和醫生被吊銷執照,漁民被禁止出海。
政府決策:
在公眾和西海岸政治家們的壓力下,加上羅斯福總統以及很多高層官員們自身也抱有偏見, 美國政府最終決定拘留美國西海岸各州的美籍日人。
1942年2月,羅斯福總統簽署了第9066號行政命令,授權陸軍將10萬多名美籍日本人遷移到內地。
軍事報復:
美國利用其強大的工業實力,迅速投入戰爭機器,生產各類軍事設施,對日本進行軍事報復。雖然美軍在太平洋戰場最初幾個月被日軍打得連連敗退,但憑藉強大的工業產能,最終扭轉了戰局。
經濟和政治反應: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不僅在軍事上對日本進行報復,還在經濟和政治上採取了措施。例如,在戰爭後期,美國開始與日本進行談判,雙方簽訂了廣場協定,以縮小美日之間的貿易逆差。
綜上所述,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對日本的反應是全方位的,包括立即宣戰、對日僑民的報復和歧視、政府決策、 軍事報復以及經濟和政治反應等多個方面。這些反應不僅體現了美國對日本的憤怒和決心,也展示了美國在戰爭中的強大實力和戰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