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燉煮的鮮湯,誰能明白它其實只是一碗麵湯啊?老闆,你這是不是沒加一滴水啊,全是熬出來的精華啊。”
秦怡搖搖頭:“如果全用燉煮的香菇湯來下面,太奢侈了,也會略顯油膩,尤其是你們做大鍋飯的,還是得加清湯進去,才能大產量製作,但是這個比例需要你自己去嘗試,如何能做到不失鮮美,又不會虧本。”
觀靜又拿出小本子記了一筆。
秦怡招呼道:“別寫了,先吃,待會兒面坨了就不好吃啦。”
觀靜將小本子在桌上放好,夾起青菜和麵條送入嘴中,認真品味了之後,又吃了幾片香菇。
“我真是沒想到啊。”觀靜嚼完之後大嘆一口氣。
秦怡:“怎麼了?不合胃口嗎。”
她自己試吃了一口,還不錯呀,雖然比起別的用料豐富的麵條稍顯遜色,但是有一種小家碧玉的清新。
在早午時分,十分鐘左右能吃上這麼一碗帶著菇香的青菜面,還要什麼腳踏車。
觀靜搖頭:“我是感嘆,我糟蹋了多少香菇青菜和麵條呀,為什麼食物經過秦老闆的雙手,完全換了一個味道?”
“這份香菇青菜面吃著讓人感覺十分舒心,香菇的鮮美與青菜的清香完美結合,再也沒有奇怪的氣味,反而感覺香氣沁人,龍鬚麵順滑地溜進嘴中,帶著細軟q彈的嚼勁,加入了蟲草花的麵條居然還有淡淡的甜味。”
“果然高階的廚師能用簡單的食材烹飪出奇妙又好吃的味道,貧僧感覺可望而不可及。”
秦怡:“大師不必感到焦慮,同一份食材同一道菜,每個人做出來都是不同的味道,只要你你充分了解每種食物的特性,用心去做,一定能得到食物給予你的正反饋。”
觀靜:“阿彌陀佛,秦老闆說的在理,師父總對我說‘三千諸佛皆出在廚中’,以前我不明白,什麼是萬物皆如來,如今好似摸到了一點皮毛。”
“曾經我抱著得失之心去香積廚幹活,總希望能獲得寺廟裡的師兄弟和食客們的喜愛,抱怨自己吃苦出力準備齋飯,卻被各種嫌棄。”
“我缺少了那顆感悟食物之心,食物不僅僅是透過味覺來感受的。”
“需要眼觀、耳聽、鼻聞、嘴嘗,再加上用心的製作,每個環節相輔相成,自然能渾然天成一碗好面。”
“說來這做菜好像還融入了我們佛教常說的‘五蘊’,色、受、想、行、識。”
“色是指外在形象的表現;受類似於感受和體驗;想是心中思維的活動;行指人的意願和行動;識是自我的意識和認知能力。”
“飲食和修行息息相關,在烹調技法和食材搭配、甚至擺盤上都能體現,若能發心做事,必然瞭解透徹。”
“不問得失,以一顆感受食物的歡喜之心操辦飲食,必能料理出菩提法味,阿彌陀佛……”
說完觀景大師又微微垂下了頭,似乎陷入了禪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