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氣漸漸的暖和起來了。滿地的野草長出了嫩嫩的新葉,摸一摸這些新綠,柔柔的讓人心醉。
經過雨水驚蟄兩個節氣的連綿雨季,山上的樹也甦醒了。“嘩嘩譁”的山溪水一路滾滾而下,灌得塘滿壩滿。整個世界都像洗了個澡,一切煥然一新。
轉眼就是清明時節了。稻田要犁板坯了。犁板坯就是稻田每年第一次翻耕。在犁板坯之前,所有的豬欄糞,牛欄糞,也就是冬天墊在欄舍的草糞要在這時候回田散開。
犁田的人用農具套在耕牛的脖子上,吆喝著耕牛一路把板得很緊的泥坯翻過來蓋住草糞,經過十天半月發酵後,再翻耕一次。
翻耕兩次後,泥巴就比較爛了。再放置幾天,把田整平就可以插秧了。
當然,稻秧是提前培育好的啦。今年的雜交稻秧苗,在農技師的指導下,長得很壯實。分櫱狀況比之前的常規稻好很多。
男人們每天忙碌起來了。好在今年有了拖拉機把笨重的豬欄牛欄糞拖到了田邊,比以前就輕鬆好多了。
以前都是男女老少齊上陣。老人和女人在欄舍上糞,大力士們負責擔糞,大家都累得氣喘噓噓。
千萬年來,沒有氮磷鉀肥料。種田就靠這些家肥了。為了能吃上一口飯,一粒糧食一粒汗,那是一點也沒有浮誇。
今年種上了雜交稻,不但種穀用得少了,為了達到高產,在犁第二次田之前,大隊會派拖拉機去公社拖肥料。
早兩天,黃青山主任就過來告訴楊柳月,過幾天公社就有雞苗買了。
楊柳月跟宋文明說好了,到時坐他的拖拉機去公社買雞苗。
雞苗是政府第一次採購來扶貧的,只是象徵性的收點錢。政府的初心是要扶貧,但是現在正是青黃不接的季節,好多人家吃飯都困難,誰還有心思買雞喂啊。
雞苗每個大隊分配二十個。全公社有六個大隊。有一多半的雞苗竟然半價都沒有人要。這是始料未及的結果。沒有人報名要雞苗,政府也沒辦法,總不能把雞苗退回去吧。
公社領導就讓大隊領導把剩餘的雞苗分配下去。黃主任對楊柳月說:“柳月,這次的雞苗,上面分配給你八十個,你需要這麼多嗎?”
正好,楊柳月的弟弟家要二十個,程燦要十個。她滿口答應:“要,我正好要八十個。”
楊根生和程燦兩個主,都是受她影響要的,糧食不夠,他們準備把一塊竹山圍起來,讓這些雞在裡面去找蟲子吃,還可以喂點紅薯,玉米之類的。
黃青山主任告訴楊柳月,吳書記給她表妹宋春花也定了十個。楊柳月就一口氣要了八十個。新餘大隊就可以買回九十隻雞了。
楊柳月的身體也恢復得很快。但是春雷和婆婆還不讓他做事。每天讓她躺著。生怕她的身體沒有養好,落下後遺症什麼的。
躺在床上,暖洋洋的,聽著稻田裡傳來“嗬叱喝嗤”的耕田吆喝聲,還有拖拉機拖糞的隆隆聲,外面大家做事熱火朝天的,楊柳月躺不住,一顆心開始躁動起來。
她恨不得馬上就要去把雞苗弄回來。早點買回雞苗,她就踏實了。
等到宋文明拖完他負責的幾個生產隊的草糞,已經是一個禮拜以後了。剛好上頭來通知雞苗到了公社。
周春雷要出工,她就坐拖拉機去買雞苗了。到達公社禮堂,已經有幾個外大隊的人在那裡了。他們每人都只要三五隻雞。幸虧楊柳月這裡訂了這麼多,不然這些雞隻能公社養著。
楊柳月看著那些雞苗,黃燦燦的一大群。她最喜歡的就是黃毛雞。
黃母雞的燉的湯很漂亮,肉質更鮮更香,口感好極了。那些雞有兩斤多一個了,按市場價要兩塊多錢一個。
因為這是政府扶貧的雞苗,統一收一元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