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二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皇爺,徐昶請見。” 朱厚照正沉浸在大明的玉米和地瓜推廣的喜悅中,負責紡織系列的工部主事徐昶來了。 “宣。” 徐昶恭敬地進了豹房,口中說道:“臣徐昶參見吾皇陛下。” “免禮,有什麼事情?” “回陛下,臣近日改進了紡織工藝,請陛下一觀。” “又改進了?走吧,去瞧瞧。” 朱厚照出了豹房,不遠處就到了研究院。 現在的研究院佔地面積較之前已經大了很多,從錦衣衛中調撥過來的軍匠也越發的多了,而且來到研究院的工匠都分外的高興,都是因為這裡的俸祿比外面高很多。 朱厚照看著日益增多的工匠,琢磨著是不是應該把研究院搬一部分出去?要不然這地方也不夠用啊。 皇城雖說很大,但是也不能全部用來蓋研究院啊。 他看著紡紗機呼呼的轉動,數十根棉線迅速的纏繞著。 徐昶簡單的說了一下自己改進紡織的思路, “陛下,臣自小在蘇州府長大,南直隸紡織業盛行,家家有織機,尤其是松江府,大明的許多質量上乘的織造品,都是那裡紡織出的,” “陛下請看,此物名叫攪車,用來清理棉花的雜質,之前的攪車只能單人適用,臣就改進了一下,發明了雙人攪車,又將許多木製部件更換成了鐵製,處理棉花的速度較之以前,快了許多。” “這個是紡紗機,經過了幾次的改進,現在工坊一共有五臺紡紗機,每一臺紡車每日能穩定產出二十斤棉紗,。” “後面的這個是織布機,臣愚笨,還沒有對其進行改動,不過工坊現在有五百臺織布機,都是臣命工匠打造而來。” 徐昶說道:“進入冬季後,棉布工坊經常發生斷紗的情況,臣思慮良久,想到在去年剛建立棉布工坊時,卻沒有發生此類情況,這時臣發現水氣會影響棉紗,臣與趙司衣溝透過後,提請皇店將工坊改造,加裝了暖壁,並在其中放置水缸,之後沒有再出現斷紗的情況。” 朱厚照滿意的點了點頭,之後的棉布產出越來越多,能解決很大一部分棉布的問題。 眾所周知,明朝徵收稅賦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是實物和白銀混收,其中棉布在其中佔了大頭。 光是一年徵收的棉布就有上百萬匹,就算這麼多,也還是不夠國庫使用的,因為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 其實這也跟明朝的稅賦佔比有關係,其中一半的稅賦,是留在地方政府,各級政府用來支付當地官員的俸祿。 這個政策其實沒有什麼問題,因為總不能讓全國各地的官員不遠萬里來京師領取俸祿吧,那海南的官員可就遭老罪了。 年初去京城領取俸祿,年中回來把俸祿放到家中,然後啟程去京師準備領取下一年的俸祿。 (╯°Д°)╯︵┻━┻ 稅賦剩餘的一半才上繳國庫,而上繳國庫的這一部分運送至京師,還會產生損耗。 這就導致了,上繳至國庫的稅賦沒有明面上那麼多。 所以在朱厚照面前有四個字,開源節流。 開源就是增加朝廷收入,朱厚照現在開了三個工坊,棉布,食鹽,味精,這三種都是硬通貨,而且食鹽和味精現在都是面向勳貴等級的人,掙得倒是很多。 不過現在的這三個工坊都是設定在皇店下面,不歸朝廷管轄,自然收入也就不進入國庫。 雖然明面上是不進入國庫,收入盡歸內庫,但是朝臣自從成化年間開始就將內庫和國庫視為一體,國庫沒錢了就請陛下撥付。 朱厚照之前就對這個行為感到很不高興,朝臣也跟他索要過幾次內庫的存銀,那個時候他給了寶鈔,沒有給銀子。 這不是想在他自己的兜裡拿錢嗎? 但是後來他細想想這種做法不行,因為內庫在設立之初就不是皇帝的私人金庫,朱元璋最初是用來賞賜官員的。 雖然皇帝可以隨意支取內庫中儲存的金銀,但是內庫的作用是對外庫的補充,以防外庫收取的實物糧草不足,危急的時候可以用內庫的金銀來購買糧食等物資。 打個比方,內庫就當於定期基金,每期都定存,然後在需要的時候從中取錢出來。 所以朝臣對於皇店的收入都是很眼熱,都在盯著這些。 至於節流的問題,朱厚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