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夜泊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一劫,無疑是幸運。可那些被清軍攻破的城池、慘遭清軍燒殺搶掠的百姓,又是何其不幸!】
水鏡之中,泛黃的古卷緩緩攤開,令眾人觸目驚心:
[凡56戰皆捷,共克16城,俘獲人畜17萬。]
[建虜出冷口。掠我子女,俱豔飾乘騎,奏樂凱歸。斫塞上木白而書曰:“各官免送!”凡四日,乃盡。]
“果然後金就是滿清?”
眾人恍然大悟,再見其所作所為,不由怒髮衝冠,又氣又急,卻也無可奈何。
誰讓真正直面清軍的大明不爭氣呢?
“俘獲人畜17萬?”
簡單的一句話,蘊含多少百姓血淚?
一時間,歷代大明天子都羞憤難當。朱棣恨不得再來一次御駕親征:“女真部落今安在?朕這就去滅了他們!”
對女真怨念滿滿的趙匡胤忍不住撇了撇嘴:“女真一族倒還真有幾分氣運……”
昔日金國崛起,滅遼滅宋。幾百年後,居然還能有個後金,滅了大明入主中原?
清軍與明軍的交鋒結果讓眾人不寒而慄,同時倍感不解:昔年宋軍打不過金軍有制度上的問題,也有天子不敢打的問題。這大明朝發展數百年,甚至都有了火器,怎麼還能被草原蠻夷迎頭趕上,敗於蠻夷之手?
感嘆大明不爭氣的同時,眾人亦不免為後金的氣運感到驚歎:“努爾哈赤與皇太極父子皆一時梟雄,天命果真眷顧後金乎?”
【這是清軍第三次入關,結果三次都是大勝而歸。眼看大明已是完全無力相抗,滿清卻輕而易舉吞併北元、蕩平朝鮮,在皇太極的帶領之下踏上了高速
() 發展通道。】
【而此時的大明卻無暇他顧,好不容易在外敵入侵下自保,又要鎮壓內患——】
水鏡中鏡頭轉換,再度映照出滿幕瘡痍的天下,以及那如星星之火般的起義軍。
【高迎祥之死給起義軍帶來了極大的打擊,不少義軍首領竟然因此失去信心,選擇向朝廷投降。李自成卻不在其中。】
【——短短一月,他連克四川三十八縣,引得洪承疇跟在他身後奪命狂追!】
【而張獻忠、羅汝才等起義軍首領則率軍馳騁於河南、湖廣等地,令朝廷官軍疲於奔命、顧此失彼,起義浪潮久久難平。】
【內寇未平,何以攘外?崇禎皇帝朱由檢下定決心找一個有魄力的統籌者,將鎮壓起義軍的任務全權交託。於是,新任兵部尚書楊嗣昌就位。身為昔日陝西三邊總督楊鶴之子,他憑藉“安內方可攘外”的一番高論博得了崇禎皇帝朱由儉的高度賞識,成功獲得了這位多疑天子難得的信任。】
水鏡之中,只聽楊嗣昌好一番高談闊論,將關外的清軍比喻成肩臂之疾,而關內的流寇則被他稱為腹心之患。話裡話外的意思都是主張集中兵力和財力先剿滅流寇。
對於他的觀點,大家緩緩打出問號。
有一說一,清軍已經三次入關,就跟逛自家後花園一樣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就這,在楊嗣昌眼中居然還只能算是肩臂之疾?
再來幾次,只怕大明江山都得玩完!
當然,他的言論也並非全無道理。內患不平的話,朝廷很難集中全力應對外寇。
可是,為了生存揭竿而起的義軍,是朝廷簡單粗暴的鎮壓就能夠將他們消滅的嗎?
——這個問題,這對君臣可有想過?
好吧,顯然他們是並沒有想過的。
眼看鏡中楊嗣昌提出一系列建議,而崇禎皇帝都欣然接受,彷彿已經勝券在握,許多人的眉頭就不覺擰了起來,神情凝重。
尤其是崇禎皇帝在楊嗣昌的建議之下再度頒佈加賦的聖旨,令眾人大感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