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明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不符合季節的大雨中,部隊一路上南下的時候,龍明楊對公路的破壞很痛心,空軍部隊很怕自己的庫存彈藥無法消耗一樣,把每一個有一點苗頭的地方都炸的平平的,而且公路的情況更是要全部重修才有可能恢復到以前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就大大的限制了陸軍部隊的機動,大雨也給了敵人逃跑南下的部隊以機會,因為缺少了被空中襲擊的機會之後,敵人得以在阿里山上從容的向南行軍。
大部隊追擊到達臺中以後,前線的最高指揮官分析了當時的情況之後,違背司令部的命令,下達了部隊橫向移動的命令,這一個命令,被後來的江小川稱為這次追擊作戰中,高階指揮員所做的唯一正確的決定。
當時的態勢時,南下的敵人,已經有一部分越過了追擊部隊,在臺中以南的地方找到了一個秘密的預設陣地,部隊要是繼續平行追擊的話,就會和敵人撞上,而且和敵人一糾纏,敵人的其餘部隊就會趕到那裡和敵人匯合,形成集團,這時大多部隊都是輕裝南下,沒有多少攻堅的重灌備,機械化部隊也被道路被破壞的後遺症影響,難以南下,天氣也站到了敵人那一邊,不合季節連續大雨也影響了空軍部隊的行動。現在只有靠步兵自己想辦法。
龍明楊所率領的連隊就被調到了為追擊敵人而南下進軍的部隊中,不過這次作戰的混亂情形也是令人吃驚的,在追擊敵人向前的過程中,本身就因為突然的解放了臺北所造成的混亂,在追擊中就更加的混亂了,各種部隊在行進中被隨意的編排,胡亂的調到了一起,使得部隊之間協調指揮混亂之極,每一次戰鬥的時候都要求前線部隊的指揮員靈活的和友鄰部隊配合,常常在自己旁邊配合自己作戰的部隊,不是一隻海軍陸戰隊的連隊,就有可能是一隻陸軍部隊的混編連隊,部隊彼此之間作戰的情況極不協調,有些時候,彼此之間還不明白對方的做法,而常常在有意無意之間破壞彼此的行動,這就是在阿里山作戰時的情況,混亂的聯絡情況造成的損失,讓前線部隊的指揮員異常的痛心,對於追擊命令的策劃者,更是異常的痛恨。
這個時候,前線的指揮員看見平行追擊敵人已經不行了,就下達了橫斷阿里山的作戰命令,這個命令造成了一個很亮的亮點,那就是在張勇軍等一些連長的堅持下,擔任前鋒的臨時臺灣第一團各連連長碰頭之後,決定前出到花蓮,這次後來為什麼臺灣戰役會被人稱為尉官的解放戰爭的行動,才讓司令部認識到了自己這次草率的命令所造成的錯誤有多嚴重。
在阿里山上的阻擊作戰打到第三天的時候,雨也還是沒有停止的跡象,那些連隊的指揮官開始抱怨自己的部隊得不到補充,而且那些臨時指定的營長為了掌握連隊,也在四處的瞎跑,尋找自己以前的部隊,因為不是自己一個系統的兵根本無法帶,搞的那些團長就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手中還有多少兵,草率的追擊命令所造成的後果,全部的凸現出來。最困難的是食物已經開始缺乏,而且從山外傳來訊息,敵人開始北上粘上準備南下的部隊,造成對山裡的補給更加的困難。部隊因為雨造已經無法得到空投補給,道路被全部破壞,也無法從地面得到大規模輸送來的補充部隊和給養;不過那些船到這個時候都在港口裡睡覺,沒有一點向南移動的跡象;特別是機械化部隊被泥濘和四處亂竄的水擋在出發地,難以南下增援,到了這個時候,司令部還是沒有實施第二次登陸的想法,這些都是龍明楊以後調查得知的。
所有真實事情的並不象龍明楊在他那幾天寫的日記裡記的那樣順利,在山上蹲戰壕的那些士兵都是在象他那樣最低一級首長的指揮了各自為政的戰鬥著,指揮系統已經斷了鏈,幸好戰士們還知道努力的堅守自己佔領的陣地。
事情的轉機是所有連隊的通訊裝置被毀壞之後,那個時候突然出現的,極其強烈的幹擾破壞了通訊裝置,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