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大明商人(上) (第1/2頁)
真難得糊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四月的馬六甲城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站在港口向海外眺望,那一片片船帆就像海上移動的樹林,讓人應接不暇。
來自大明江浙的商人吳德瑞心生感慨,這番場景在大明只怕永遠都不會見到。讓他生出這種感慨的原因,無非是大明立國初的海禁政策。
洪武三年,朝廷“罷太倉黃渡市舶司”。洪武七年,朝廷又下令撤銷自唐朝以來就存在的,負責海外貿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廣東廣州三市舶司,中國對外貿易遂告斷絕。洪武十四年,太祖以倭寇仍不稍斂足跡,又下令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
自此,連與明朝素好的東南亞各國也不能來華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
洪武二十三年,太祖再次釋出“禁外藩交通令”。洪武二十七年,為徹底取締海外貿易,又一律禁止民間使用及買賣舶來的番香、番貨等。洪武三十年,再次釋出命令,禁止中國人下海通番。
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朝廷法律規定了嚴酷的處罰辦法:“若奸豪勢要及軍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違式大船,將帶違禁貨物下海,前往番國買賣,潛通海賊,同謀結聚,及為嚮導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處斬,仍梟首示眾,全家發邊衛充軍。其打造前項海船,賣與夷人圖利者,比照將應禁軍器下海者,因而走洩軍情律,為首者處斬,為從者發邊充軍”。
朝廷對參與買賣外國商品的居民也不放過,“敢有私下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貨皆不許販鬻,其現有者限以三月銷盡。”
這段時期實行的是‘嚴禁’。
到永樂時期,朝廷派太監鄭和數次下南洋,又開啟了番邦朝貢的入口。其後經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到如今成化年,雖仍然實行海禁,但其實是‘馳禁’。
這段時期,沿海走私商人絡繹不絕,背後有皇家外戚與地方大族支援的吳德瑞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吳德瑞在自家商船上檢查完,返回自己的落腳處。
號稱有十萬人的大城馬六甲,其繁華程度終究是比不過江浙的,呆得有些膩的吳德瑞盤算著時間,等東南季風起,他就要馬上啟程。
回到宅邸後院,吳德瑞瞧見宅邸的主人田甫正在吞雲吐霧,只見他右手兩指夾著燃燒的白色條狀物,看上去好不愜意。
田甫見吳德瑞走近,問道:“吳兄,盤點貨物的事,讓手下心腹去處理就可,何必自己勞力勞心?”
吳德瑞坐在一旁,嘆氣道:“賢弟你是不知,這都是我的老習慣,一日不去親點,就感覺寢食難安!”
田甫笑道:“我看吳兄是勞苦慣了,只怕一閒下來,就渾身不舒服。”
吳德瑞與田甫是老相識,也是生意上的夥伴,一個負責在大明進貨,一個負責在馬六甲城銷貨採買,兩人說話自然很隨意。
田甫從石桌上拿起一個精緻的鐵盒,開啟鐵盒,從中抽出一支,遞給吳德瑞。
吳德瑞接過,放在鼻尖聞了聞,是一股草藥的氣味:“此為何物?”
菸草傳入中國是在明代萬曆年間,也就是16世紀由葡萄牙人帶入中國,吳德瑞有此疑問很正常。
田甫道:“這是從舊港返回的商人送我的,名為香菸,據說可以清腦提神。”說著,田甫又從懷裡摸出一個金屬的小鐵匣,輕輕一撥,傳出清脆的聲響,拇指按下,火苗從一處鐵口燃起,十分神奇。
吳德瑞按田甫教的法子,抽了一口香菸,嗆得眼淚都要出來,過了好一會才緩過勁。他好奇問:“你手裡又是何物?”
田甫道:“此為打火機,也是那商人送了,可比火鐮好用!”
吳德瑞好奇道:“我走海商也有好些年了,可不曾見過這些新鮮玩意。”
田甫道:“據那些商人講這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