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聲依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一部《三國:逐鹿天下》說到,各路諸侯集結討伐董卓,迫使其在公元191年2月敗走長安,來到第二部《三國:長安之亂》,就是講在長安中發生的一系列事件。
比如,董卓為了籌集更多金錢用於戰爭以及各種開支,開始鑄造小錢,並強行用這種錢購買貨物、糧食,連當年秦始皇鑄造的銅人,都被他熔鍊鑄銅錢。
又比如董卓拜太師、號尚父,在此之前被稱為尚父的只有周朝開國功臣姜子牙。
再比如以殺立威,濫殺成性董卓偏執地認為,士人階層對他的反對是因為自己太仁慈,殺得不夠,必須以暴力震懾士人,他們才不敢反對自己。
而董卓在長安繼續著荒淫暴政,也使得對他心懷痛恨的人越來越多,當然不止伍孚、荀攸、華歆這一批人,這時,名聲更響的王允、【呂布】亦在其中。
自董卓掌權以來,司徒王允就一直在隱忍,尋找機會除掉國賊,他曾與皇甫嵩密謀,後因皇甫嵩兵權被削而作罷,後來與尚書僕射士孫瑞、中郎將【呂布】共同合謀誅殺董卓。
正史上的行刺過程當然沒有《三國演義》中那麼精采,沒有所謂的“美人計”,於公元1924月,在未央殿上【呂布】將長矛刺入董卓咽喉,然後斬殺首級。
其實,【呂布】與董卓的決裂,是兩人性格所致。
董卓性格魯莽,做事不計後果,一次不知何故,董卓很生【呂布】的氣,抄起手戟就朝【呂布】擲出去,要知道手戟是兵器,被刺中不死也要重傷,多虧【呂布】身手敏捷躲了過去,趕緊逃離現場,事後董卓也很後悔,對【呂布】好言安撫,這事就算過去了。
但董卓這種性格,【呂布】深知自己“伴君如伴虎”,加上幷州軍素來與涼州軍不和,兩派將領本就不是一路人,另外【呂布】也觀察到暗流湧動,知道董卓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丁原他都能殺,董卓他殺起來更不會有心理障礙。
亂天下的董卓死了,但是,他的死卻並沒有使漢朝毀滅的車輪停止滾動。
李傕、郭汜、樊稠三人組建聯盟打著為董卓報仇的旗號,驅逐了【呂布】,控制了長安,之後又內鬥。
至此,長安之亂告一段落。
在劇情上,第二部要比第一部看起來簡單,百分之八十都發生在長安,圍繞呂布、董卓、王允等人展開。
而相對於上一部,這一部的劇本中真實歷史、史書和小說的比例為5:2:3,這就使得劇情看著有“魔改”的味道。
倒不是要洗白誰,抹黑誰,讚美誰,是講一個有細節,有邏輯,有血有肉的故事。
呂布做到了嗎?
觀眾認可了嗎?
截止目前,上映十六個小時,內地票房為5177萬,已經超過了《阿凡達》首日的3604萬,勢頭之猛如猛虎下山。
當然了,海外票房比不了。
不過,日韓的票房十分接近,差距在五百萬內,韓國是因為他的人氣高,日本是因為三國的人氣高。
其它國家的差距就比較大了,特別是歐美,不過也有好的一面,就是與《三國:逐鹿天下》的票房比,《三國:長安之亂》的票房翻了一倍,可見UFC比賽帶來熱度和話題度對票房起了作用。
如果不出現票房大跳水的情況,正常下跌到下映,在內地的票房是有可能超過《阿凡達》的。
前提是,口碑得好。
從豆瓣網的評分來看,開分9.3,高於上一部,觀眾正常打分後掉到了9.0,掉的幅度較大,但分數依舊非常高。
所以口碑上,這一部沒有問題,就看能否持續的吸引觀眾進電影院了。
“這個影評寫得好。”
俞飛鴻伸手指了指電腦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