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杜十娘 (第2/3頁)
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麼安排的,當日上午九時,市領導講話,區領導講話,村支書講話。最後,區領導宣佈採摘節正式開始,放鞭炮。
放完炮,估計時間已經到了十點的樣子,一場盛大的文藝表演就開始了。
文藝表演由市文化藝術中心負責。
第一個節目,川劇變臉。
變臉是川劇的絕火,好懂、熱鬧,人人都喜歡。為了把氣氛推到高潮,先聲奪人,楊光和演員商量,能不能加進去噴火和吞寶劍。
演員感覺受到侮辱,說,主任,為了集體利益,火我可以噴,但口吞寶劍是雜耍,我好歹也是國家三級演員,你讓我吞這個,那不是侮辱人嗎?要不要再來個胸口碎大石,把我拍死在舞臺上?
楊光只得道,好吧,就依你的,光噴不吞。
第二個節目,京劇《沙家浜——智鬥》。文化中心京劇演員流失厲害,已經有些年沒拍節目了,這次應該讓京劇演員上上。
第三個節目,民樂合奏《節節高》。
第四個節目,交響樂《菠萊蘿舞曲》片段,五分鐘。
團裡可是有一支交響樂團的,雖然觀眾都不願意聽,但還是得上。團裡也不能讓西洋樂器音樂家們閒著啊!
第五個節目就是大軸《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主演:陶桃。市文化藝術中心雖然是川劇團、京劇團和交響樂團三合一,但京劇最近幾年因為人才流失太嚴重,已經沒辦法獨立扛起一場大戲。交響樂團那邊,說句不客氣的話,業務水平實在不行,不然樂手們也不可能窩在這座偏僻地的城市。
惟獨川劇是文化中心的招牌,經常拿國家級和省級的大獎,人員也完整,傳承有序——沒辦法,川劇畢竟是地方戲種,離開西南省,也沒地方可去,只能繼續在文化中心混皇糧。
第六個節目,大合唱《明天會更好》。
一整套下來,大約一個小時,唱完收兵,領演出補貼。如果跑得快,還來得及回家吃午飯。
……
介紹完,韓路問:「李支書,你看節目可還行?」
李草長道:「變臉可以,看起來熱鬧;《沙家浜——智鬥》好,我年輕的時候看過不知道多少次,背都背熟了。」
說著話,他趁著酒興唱起來:「來的都是客。」
韓路接道:「全憑嘴一張。」
村民鼓掌。
李草長微笑地看著韓路。
我們的小韓同志瞬間明白,李支書這是在諷刺自己這次是來當說客耍嘴皮子。
這老頭實在太討厭了。
李草長:「至於後面的兩個節目,民樂和西洋樂,咱們農民一概不懂,就當聽個響,反正就那樣。最後一個節目,明天會更好,大家都會唱,也挺不錯。就是那《杜十娘》怕是沒有人喜歡。」
韓路問為什麼。李草長說戲劇這玩意兒節奏太慢,好好一句話,一秒鐘就能說清楚,你咿咿呀呀要唱半天,聽得人不痛快。換了,換成其他。
韓路道,那不行了,咱們文化中心前身是川劇團和京劇團還有交響樂團三合一,如果連一齣戲都不上,領導怎麼看我們?
李草長:「韓路,你要唱戲,可以,但這劇卻不能上。採摘節大好日子,你來個怒沉百寶箱,搞一齣悲劇,那不是晦氣?」
韓路又被人灌了幾杯酒,有點上頭,說話也不太客氣:「支書你以為換一個戲是那麼簡單的事兒,演員上臺嘴巴一張就能唱?」
李草長面路不快:「那我請教你。」
韓路:「一齣戲確定要演後,得提前半個月準備。首先是主角和配角要配戲,樂師和演員也得配戲,彼此都要磨合。練得熟了,不出一絲紕漏還是不能上臺,知道為什麼嗎?」
「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