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山西陣地,頓呈混亂。”因此,“值茲寇深禍亟、存亡絕續之秋,若不急圖亡羊補牢,力謀合理解決,則不僅國家民族將蒙受更多大危害,恐山西抗戰基地亦將從此不保。”同時,還表示犧盟會和決死隊願“忍痛不咎既往,再申和議,俾保團結,加強進步,繼續抗戰,使決死隊和晉綏軍同在鈞座統率之下,為實現民族革命綱領而奮鬥”。
嗣後,經過談判,4月初,閻錫山與*達成協議,確定以汾陽經離石至軍渡公路為晉西南與晉西北的分界線;以汾河為晉東南與晉西南的分界線,晉西南為舊軍防區,晉西北、晉東南、晉東北為八路軍、決死隊活動區域。
鑑於閻錫山易於反覆多變,為鞏固雙方談判成果,促進閻錫山繼續團結抗戰,5月9日,周恩來特地從延安給閻錫山寫了一封親筆信,由八路軍駐秋林辦事處主任王世英親手轉交,奉勸閻錫山勿信奸人撥弄,繼續團結抗戰。,周恩來的親筆信,解放後從閻錫山檔案裡發現,完整無損:
百川先生賜鑑:
年前因臂傷出國,未遑趨候。比治癒歸來,復因委座電催南下,而先生亦已東行(閻於4月間由秋林移駐晉西克難坡——引者注),更不克及時晉謁,歉憾殊深。“舉國抗戰,瞬達三載,華北苦撐,賴先生維護其間,得有今日,不幸晉中新舊之爭(指十二月事變——引者注),竟造成騎虎之勢。來於遠道聞之,已感至痛,歸後得悉梗概,深覺此種親痛仇快之事,必有奸人播弄其間,故欲使先生多年心血所造成之抗戰力量歸於瓦解而後快意者。”誠以八路與新軍之合作,恩來在太原與先生計劃戰地動委會時,即有定議。臨汾失守後,八路助新軍發展遊擊,恢復失邑,成績昭然,而全國亦鹹以敵後模範歸功先生,乃奸人見忌,故抨新軍於外,以毀先生之長城,來實為我山西之模範抗日陣線痛惜不置。痛定思痛,度先生必有同感。此間同志,對山西之團結,夙所關懷,苟先生對團結有進一步辦法,來等無不願盡綿薄,以挽危局,以利抗戰。夫唇齒相依,患難與共,處今之世,惟先生能熟察之也。
披誠直達,敬希明鑑。順頌道安!
周恩來啟
五月九日於延安
周恩來的信深明大義,既委婉地批評了閻破壞團結的行徑,又謙和地表明瞭我黨嚴正而誠懇的態度,對於緩和“十二月事變”以來閻錫山與*的對立情緒,繼續維持*關係,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處理“十二月事變”中,由於*中央高瞻遠矚,一方面有力地回擊了舊軍的進攻,教訓了閻錫山;另一方面,又從民族利益和抗日的大局出發,從維護統一戰線根本原則出發,主動與閻求得團結,致使以後當蔣介石發動第二次*高潮時,閻錫山未敢充當*的急先鋒,而是保持了中立的態度。
一、“克難”求存(1)
“克難運動”
閻錫山在陝西秋林期間,雖然靜無戰事,但是,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秋林屬第一戰區胡宗南管轄區)。
1940年春,閻錫山決定將第二戰區司令部和山西省政府遷回山西,並選定吉縣西北壺口東岸之南村坡為新的行營所在地。他說:“二戰區就是我們的生死之地,我們離開此地,那裡還能容我們存在?所以,我們決定打回老家去,回到南村坡,坡下喝一口山泉水也是咱山西的!” 一種背井離鄉,渴望回到家鄉的情感,自然流露出來。
為此,他派副官處科長律煥德(字子明,山西臨汾人)勘察地形,挖、修窯洞,安置辦公室及宿舍等。
一切安排妥當後,5月8日,閻錫山率部分隨從離開秋林,在桑柏小住數日後,東渡黃河,進駐吉縣西北的南村坡。
5月的晉南已是一片春色,年近花甲的閻錫山深為家鄉山水所吸引,彷彿久別而返故鄉一樣,高興地對屬下說:“這是我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