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終章 (第2/10頁)
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姜星火認真地觀察著他親手播種培育出來的時代變革。
世界市場的開闢,已經影響到了南直隸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村莊都加入到了商品貿易體系之中。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很簡單,在現在的這個時代,大明不需要在潛力極大但並未被髮掘的內部需求上下功夫,而是可以全力投入於海外貿易,大明擁有的市場,西起英國,東到日本,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都進入了大明所主導的貿易體系之中,由於在足夠短的時間內成功壟斷了世界大部分地區的出口市場,大明自然而然地,開始了加速擴張自身出口產業,而這種加速擴張使得工業革命開始深入到大明這個經濟巨人的每一個毛細血管中。
大明的社會階級階層結構出現了根本變化,精細的分工與合作生產機制成為經濟執行的主流,而遍佈機器的工廠,也生產了遠比農業時代要多得多的產品。
被稱為“棉吃稻”的改稻為棉的現象,在江南普遍出現,為了追逐更大的經濟利益,地主士紳們開始半推半就地加入到了新時代的浪潮中,將自己所擁有的土地,部分或全部改為種植棉花,用以滿足天量的棉紡織品生產需求,曾經主導整個大明經濟的農業,開始逐漸喪失了它的主導地位。
棉紡織業也出現了令人震驚的產量翻倍,同時,隨著各種型號蒸汽機的逐漸普及,機械化生產也開始部分突破了自然地理的條件約束,雖然還離不開水源,但對於其他地理條件,已經可以基本無視了。
工人由於享有比農人更多的肉食攝入和財富收入,在回鄉時也明顯擁有了比此前更高的社會地位,這既帶來了農人的豔羨或鄙夷,也帶來了新的鄉村生產方式。
腦子活泛,兜裡有些打工攢下來的錢的工人,回到鄉村,搖身一變成了小作坊主。
得益於南北直隸日漸完善的水泥道路網路,鄉村小作坊的產品,可以很好地補充整個產業的上下游需求,同時鄉村裡的人手藝並不差,小作坊主所需要支付的報酬,卻比城池裡要少得多。
小作坊主們僱傭村裡的某類手藝人或乾脆就是沒有從事過這項手藝的自耕農,他們在作坊裡每天專門製造某種產品做什麼的都有,大明的出口經濟發展的是如此的迅速,以至於短時間內出現了“什麼都缺”的現象。
久而久之,這些在小作坊裡工作的人,就由小農或手藝人變身為靠工資為生的鄉村工人。
同時,由於南直隸不少地區的宗族特性,在農業時代,人們就會在族長的統一調配下,利用空餘時間或農閒季節,根據自己村落附近的物產,進行紡紗、編織、開礦等副業。
而在工業時代到來後,這些村莊也順理成章地透過宗族集資的方式,發展成了僱傭專職紡工、織工或礦工的小型工業村。
而在村子旁邊交通便捷的鎮子上,商人們負責收購村子裡加工的產品,或者在此售賣村子工業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這些鎮子,也開始逐漸演變為充滿作坊或原始工廠的城鎮。
姜星火建立水泥商道網路的決策,無疑是非常明智的,這讓缺乏水運的某些地區,也能獲得參與到整個經濟體系中的機會。
而這種全新的經濟形式,使得大明的鄉村也跟城池一樣,出現了明顯的專業分工,有的村子負責製造某樣商品,有的村子負責生產和提供原材料,有的村子則負責生產價格開始回暖的糧食。
工業在鄉村開始廣泛擴散,帶來的影響是不可遏制的新的生活方式,城池中五花八門的新思潮,同樣進入了鄉村。
在南直隸,從永樂十三年到永樂十六年,直接或間接從事紡織業的人口達到了百萬之眾,各種型別的紡織機也從三萬多臺猛增到了十五萬臺。
不過這種野蠻生長,同樣也有無序混亂之處,由於市場價格的波動,在某些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