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第2/2頁)
孫炳輝、鄭寅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一月革命的成功與失敗
十一月革命的重要成果是推翻了君主立憲制,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議會 制共和國,加速了德國歷史的發展程序。這次革命加強了資產階級的地位, 使容克‐‐資產階級的聯合專政變為資產階級‐‐容克的聯合專政。民眾在 革命過程中贏得了集會、言論、新聞自由和普選權等民主權利,廢除了農村 中半封建性的特殊法規如奴婢制度等,重新在法律上確定了 8 小時工作日 制。十一月革命是一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一場以無產階級為主體的革命 群眾運動,是 1848 年革命的繼續和發展。
但是,引起這場革命爆發的原因主要是德國在一次大戰中的失利;革命 前沒有掀起大規模的、深入人心的民主宣傳運動,大部分民眾是為了擺脫生 活困境、維護切身利益,而不是追求某種理想加入革命鬥爭的。在革命過程 中,社會民主黨領袖把阻止無產階級暴力革命放在主要位置上,致使革命沒 有觸動舊的國家機構和軍隊,留任大批帝國的官員和將軍,沒有觸動容克貴 族的地位。以致於革命後誕生的國家成了&ldo;一個沒有共和主義者的共和國&rdo;。 在國家穩定發展時,大部分人士能夠接受民主共和政體,但是在遇到政治經 濟風浪時,崇尚權威和專制、崇尚武力和戰爭的潛意識就會在一部分人的靈 魂中急劇膨脹起來。
當時德國已是一個比較發達的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十一月革命受到俄國
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直接影響,因此德國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備了向無產 階級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客觀條件。但是在主觀條件上,最大的工人政黨社 會民主黨,其領袖堅持改良主義政策,反對暴力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獨立 社會民主黨內雖然有不少真誠的革命戰士,但是該黨的思想不統一,其領袖 在關鍵問題上總是妥協動搖,倒向社會民主黨;共產黨成立時間短,缺乏成 熟的領袖人物,因此沒有能力領導一場全國範圍的大規模革命運動。大部分 工人士兵處於社會民主黨和獨立社會民主黨的影響之下,工兵蘇維埃基本上 控制在這兩個政黨的領袖手中,致使社會主義的嘗試未能成功。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