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武衛右軍外,還有張之洞在湖北編練的少數新軍,總共加起來,不過三萬人左右。以大清國上千萬平方公里(當時外蒙古還在大清的版圖之內)的廣袤國土,僅靠著這七十幾萬素質窳劣的軍隊防守,國勢不能不說是亟亟可危。所以整軍經武確實是國家當時應放在第一位的大政,但戰亂之後,恢復為先,再加財力支絀,不能不暫緩實行。而日俄戰爭則迫使清廷不能不軍備優先,袁世凱乘時而起,承擔起擴練新軍的大任,實現了從募兵制向常備軍制的改革,初步建立起了一支近代化的陸軍,增強了國家的防衛力量,可以說是功在國家。不錯,北洋是佔用了練兵經費中的大頭,但問題是它應不應該佔用?北洋練兵資源雄厚,又須拱衛京畿重地,且又緊鄰東北戰場,防衛需要迫切,諸多因素造成的形勢,使袁世凱得以利用天下的資源擴練北洋新軍。袁世凱的成功,時也,勢也。後世的一些批評家不看當時阽危的國勢,一味指責其出於野心發展個人勢力,這不僅有昧於史實,也有失客觀公正。
在太后為東北的局勢焦慮,袁世凱以其有限的兵力在關內外佈防之際,俄、日兩國也都基本上完成了作戰的部署。在俄國方面,被任命為遠東總督的阿克萊息夫的部署是:
一、以兩個陸軍師固守旅順要塞。
二、以七千陸軍防守海參崴。
三、以兩個陸軍師(約三萬人)防守鴨綠江一線,阻擊日軍。
四、將遠東陸軍主力編為兩個軍團,一個佈防於海城、遼陽、瀋陽一帶,阻滯日軍,等待援軍;第二軍團屯駐於哈爾濱一帶作為戰略後備隊。
五、海軍則避免決戰,儲存實力,等待波羅的海艦隊來遠東匯合,形成絕對優勢後,再與日本海軍決戰。
俄國當時的軍事實力遠超過日本,陸軍至少擁有七十個師,約二百零七萬餘人,駐紮在遠東的陸軍為四個師約十二萬人;海軍則擁有太平洋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各類艦艇二百五十艘,總噸位八十餘萬噸。俄國的國力、資源利於打持久戰,故俄方總的戰略是,以逸待勞,消耗日本的有生力量;戰略目的是,以海軍阻止日本艦隊深入黃海和陸軍登陸作戰,堅守海參崴和旅順口;以一部分陸軍阻擊、遲滯朝鮮方向的日軍,待增援部隊到來和海軍獲得制海權後,大舉反攻,在日本本土登陸作戰。
日本則臥薪嘗膽,經過十年的精心準備,此時陸軍已擁有十三個現役師計二十餘萬人;海軍則擁有六艘鐵甲艦、六艘重巡洋艦(即所謂&ldo;六六艦隊&rdo;)和其他一百五十二艘艦艇。日本軍力、資源均遠較俄國薄弱,故利於速戰。日本參謀本部制訂的作戰計劃為:
一、陸上先以三個師在朝鮮登陸,佔領朝鮮;然後推進至鴨綠江。海上則以突襲方式殲滅俄太平洋艦隊,奪取制海權。
二、陸上以陸軍之一部渡過鴨綠江,出擊、牽制俄軍,主力則以三個師加二個旅的兵力,從遼東大孤山登陸,攻佔旅順口,然後與朝鮮過來的三個師匯合,北上與俄軍主力決戰。
三、在哈爾濱的俄軍第二軍團增援反擊時,以決戰殲滅之。
日軍的戰略目的是,攻佔中國東北、俄國濱海地區和庫頁島。1904年2月,日本已經獲悉,俄軍準備在波羅的海艦隊到達遠東,西伯利亞第三軍團組成和旅大船塢竣工後對日開戰;日本陸軍參謀長大山岩向天皇建議先發制人,突襲俄軍。2月4日,日本召開了第三次御前會議,決定對俄開戰。2月8日,日軍突襲仁川,泊於仁川港內的兩艘俄艦被擊沉,登陸部隊隨即開進並佔領了漢城。9日凌晨,東鄉平八郎率領的日本聯合艦隊突襲了泊於旅順口外的俄太平洋第一分艦隊,包括一艘鐵甲艦在內的四艘俄艦遭受重創,被迫退入港內;日軍隨即三次將商船鑿沉於海口,將俄國艦隊封鎖於港內,取得了海上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