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無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建設,猶以旅順口為重心。
時至今日,旅順口依舊穩固。
按理說,如此大功應該青雲直上吧?
沒有。
遼東之勝,全因毛總督能打。
“兵不滿千,未交一戰,不遺一矢,而使虜自相踐踏,其被炮死者二萬有餘,馬之走死者三萬有餘,止餘真夷二萬。”
腦殼被炮打了才敢相信這樣的戰報。
袁可立要求核查。
懷疑我?毛文龍當場翻臉。
因為袁可立不加入東林黨,東林黨人就替毛文龍搖旗吶喊,攻擊袁可立打壓功臣。
為大局考慮,袁可立離職。
袁可立離任後,毛文龍毫無建樹。
毛總兵→乇總兵→七總兵,快被建虜薅光了。
之所以位置依舊穩固,是因為九千歲為了面子工程,再三把毛總督拿出來吹。
一切偉大的勝利歸屬於九千歲的英明指導!
吹到今天,東江已經成了毛總的自留地。
所以袁崇煥殺毛文龍後,孔有德等人離開東江投奔孫元化,而留守諸將內訌不斷,最終吳橋兵變後,旅順口、皮島先後失守,東江鎮化為烏有。
如今皇帝不需要殺毛文龍,一紙詔書召回來養著就行,然後呢?
沒有能取代毛文龍的人,東江就會陷入停擺,還不如當前的狀態呢。
更可慮的是,假如所託非人導致東江水師轉投建虜,則整個渤海都會陷入被動,那樂子就大了。
除非皇帝放首輔外出。
不可能,中樞離不開袁首輔。
別看徐閣老牛皮哄哄的左手軍器監右手司農監,但是沒了袁首輔,事倍功半。
其他人都差不多,幹專務都是一把好手,統攬全域性就差了不少意思。
“忍一時之氣,圖萬年基業!”皇帝安慰自己一句,又道:“若是首輔百年,朕又該依仗誰呢?”
哎~黑心的老闆啊,非得讓我猝死在崗位上!
袁可立惆悵地說道:“陛下奮發,選賢任能,何愁國事不振?
且陛下天縱之才,英姿勃發,處理國事全無紕漏,縱使沒了老臣,國家依舊穩固。”
“朕還是希望首輔長命百歲。”朱由檢也惆悵了。
辦事得力,說話又好聽,哪去找?
大概和袁可立的經歷有關。
年輕的時候脾氣不好,觸怒萬曆爺,閒置二十六年,至泰昌時重出江湖。
天啟年間,先被東林黨噴,再被閹黨噴,天啟不為所動。
能臣難得,說話好聽的能臣更難得。
最終,袁可立自己覺得沒意思,不幹了。
退休在家,由太子少師加太子太保,就問還有誰。
其實這些都不能體現袁首輔的牛叉,最直觀的證據是滿清入主中原後傾力遮蔽袁可立的傳記。
沒法,袁首輔乾的事讓建虜恨的牙癢。
“大”清?呵,心眼兒跟針眼兒一般大。
閒聊歸閒聊,正事還是要辦的。
御馬監出兩千軍並調撥火炮南下山東,歸屬茅元儀指揮,以保護船場建設。
至於旅順口,毛總沒要增援,就不派兵了,免得以為朝廷要搶班奪權。
降旨曹化淳,清查南京樹木。
“太宗時,南京植樹六十萬棵以供造船,不知還剩幾棵。”
想到煤山,皇帝就是一陣陣心塞。
袁可立勸道:“天下千瘡百孔,不過從頭收拾罷了,便如陛下令惜薪司種樹,遲早能看到成果。”
“緩不濟急啊。”朱由檢站起來,看向窗外,道:“內庫木料,能供兩艘船用,此後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