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無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公子。”
“見過張先生。”
“先生好。”
人群讓開一條通道的同時,紛紛對張溥行禮。
張溥微笑著回禮,絲毫不覺得累。
到了前面,站著許多人,年輕的如楊廷樞、顧夢麟、朱隗等人,年老的如吳默等人,見到張溥都迎了過來。
此時此刻,張溥已經有了士林領袖的雛形。
年輕一輩不是他的小弟就是他的跟班,確實沒有能望其項背者。
“昨晚寫了傳記,路上感覺不妥,又重新寫了一篇,因此來晚了,恕罪。”張溥先謝罪。
“天如文采風流,今日又可大飽耳福。”
“是極,五義士必隨此篇傳記流傳千古。”
“最重要的是弘揚精神,鼓舞正義,讓奸邪退避,再造朗朗乾坤。”
尚未讀文,先吹一波。
不是大家捧臭腳,而是張溥的文采確實不會讓人失望。
當《五人墓碑記》讀出,全場靜默,片刻後,喝彩迭起,誇讚不絕。
“拿定激義而死一意,說有賴於社稷,且有益於人心,何等關係,令一時附閹縉紳無處生活。
文中有原委,有曲折,有發揮,有收拾,華袞中帶出斧鉞,真妙篇也。”
“議論隨敘事而入,感慨淋漓,激昂盡致,當與史公《伯夷》、《屈原》二傳並垂不朽。”
“其言直切痛快,令人讀之亦痛快也。”
“諸位過譽,小子受義侵染,有感而發,實當不得如此誇獎。”張溥一如既往的謙虛。
“天使到~”
呼喝傳來,諸人一驚,紛紛看去。
只見史可法託著聖旨,正步而來。
“呸~鷹犬!”
“其師死於東廠大獄,自己卻做了東廠千戶,鮮廉寡恥。”
“國之爪牙,蒼鷹第二!”
議論聲雖小,卻被史可法聽進了耳朵裡。
國之爪牙與蒼鷹都是漢臣郅都的綽號,著名酷吏,最後被處死。
以郅都比史可法,顯然是咒其不得好死。
左右隨從怒目而視,本想找出議論的,但是見史可法步伐不停,只得按耐住。
史可法到了墓碑前,喝道:“天子聖旨,臣民拜接。”
諸人立刻拜下,恭請聖旨。
“……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應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斂貲財以送其行,哭聲震動天地。緹騎按劍而前,問:“誰為哀者?”眾不能堪,抶而僕之……”
皇帝有千里耳?張溥暗暗心驚。
自己的文章昨天剛出,如何能出現在聖旨上?
諸人都是剛剛聽過張溥文章的,詫異之餘,不由把偷偷打量過去。
明發聖旨,流程都是固定的,加上從京城到蘇州,最起碼五天,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有大段重合?
“……按誅五人,曰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至於今,蘇州賢士大夫請於當道,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於其墓之門,以旌……
……而五人生於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
張溥身體開始發抖。
實錘了,自己偷窺聖旨內容,抄為自己的文章。
不可能啊,這可是原作,皇帝怎麼可能寫進聖旨的?
諸人都把複雜的目光看向張溥。
這絕不可能是皇帝的問題。
張溥剛剛說自己來的路上寫的文章,除非皇帝未卜先知,否則不可能近乎一模一